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路怒症”:亟需治疗的社会心理综合症

2015年05月12日 11: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近期,全国多地“路怒症”频发,并屡次上演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路怒症”引发事故逐年上升,并作为一种正在蔓延的社会心理综合征,随时可能传染给任何一个人。治疗“路怒症”,不但事关行车文明,更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路怒症”:正在蔓延的社会心理综合症

  眼下,成都男司机暴打变道女司机的舆论热点尚未平息,全国多地又有多起“路怒症”发作:云南一奔驰车司机收费站插队被拒后,追出数里碾死老人;江苏徐州一宝马女司机变道撞上公交车后,竟喊人殴打公交司机;安徽亳州一骑电动车女子拐弯时险与一电动三轮车相撞,被暴打后上吊自杀……

  这几起事件都有同一特征,即当事人情绪失控引发暴怒,使用侮辱性的言语,并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近期发生的案例及数据显示,“路怒症”伺机蔓延,每个人都可能是患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在驾车时出现过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争道抢行、连续鸣笛催促前车等驾驶行为,也曾因此发生过交通事故,甚至与其他驾驶人、行人发生肢体冲突。

  “路怒症”患者“怒”从何起?

  从各地发生的案例来看,“路怒症”的爆发虽然都是在行车过程中,甚至伴随着一定的交通事故,但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理性的途径予以解决,人们为何偏偏选择极端的方式,“路怒症”患者“怒”从何来?

  西南政法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王安白分析说,“路怒症”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综合症,不仅仅存在于某个人或者某个阶层,而是带有群体性和普遍性特征,是报复心理作用下的一种应激反应,行为者实施某种行为并非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情绪。这在徐州宝马女司机变道撞上公交车后喊人殴打公交司机案例中体现得更加充分,本来这仅仅是一起交通事故,完全可以由交通管理部门出面解决。但宝马女司机找人殴打对方,显然是为了寻求心理平衡。

  王安白表示,“路怒症”是规则意识不强必然导致的社会问题。在规则不被尊重的条件下,人们总会为打破规则寻找合理的理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做正面解释,对别人的错误行为做负面解释,由此产生“对己宽容”“对人苛刻”的矛盾心态,从而做出错误行为。

  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对大量的案例分析也发现,“路怒症”的爆发,往往与交通事故本身无关,而更多是双方心理作用的结果:一方感觉受到对方的侵犯,从而报复对方寻求心理平衡,彰显自身“尊严”。

  “息怒”,才能“息事宁人”

  一些专家认为,“路怒症”不但置自身与他人于险境,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成都男司机打人后被刑拘、亳州骑电瓶车的女子被打后自杀等,都说明路怒症害人不浅。

  “对‘路怒症’患者做出的不文明行为,一定要加大打击。”王安白说,目前由于执法取证的手段有限,打击起来有些困难,应充分调动群众举报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对举报进行一定奖励,让不文明驾车行为受到应有惩罚。

  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执法处处长任宗智表示,根本上防治“路怒症”需要市民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车,避免打破规则引发争执。

  任宗智认为,驾车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加强反面教材的警示,可让车主采取举证、举报、投诉等更理性的方式,这样既做到了“息事宁人”,也会让违规者受到应有惩罚。(记者韩振)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