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特斯拉”是不是“忽悠”?

2015年07月31日 07:1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新京报插图/许英剑

  网事观察

  到底有无“抄袭”?有没有守住创业的底线?对公众和投资人是否诚实?这是最关键的,作为创业团队,若对此不正视,恐怕只能“到此一游”了。

  最近创业圈最热闹的事估计就是“PPT上造中国特斯拉”事件。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游侠电动于7月26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发布其首款电动汽车“游侠”,预计2017年量产上市,并要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的特斯拉”。但是针对游侠的宏伟目标,网上却是一边倒地反对,将其称之为是“一辆躺在PPT上的汽车。”

  与此同时,有关他们对外宣传的数据“续航可达460km,百公里加速仅需5.6秒”。质疑声也不断。很快,游侠方面又临时改口了,声称5.6秒仅是他们的目标数值。

  对此,更多人则是从游侠联想到最近在创投圈里存在的急功近利,朋友圈里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篇题名为《一个月前,我决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的热文,专门谴责目前创业者身上普遍出现的“抄袭、造假和极端浮夸”。

  从游侠创始人的回应来看,他们团队确实是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S,他们也声称以前没有在汽车行业的从业经历。到底有无“抄袭”?有没有守住创业的底线?对公众和投资人是否诚实?这是最关键的,作为创业团队,若对此不正视,恐怕只能“到此一游”了。

  其实,在产业结构相当完善的今天,制造一辆智能电动汽车并非高不可攀。从历史经验来看,伟大企业家既有技术背景,也有从模仿开始的,在汽车界就有很多例子,前者的代表是卡尔本茨和福特,他们本身就是汽车专家,而从模仿开始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国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一个从照相馆和修冰箱开始的农民,认为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和两个沙发”。当李书福对汽车做如此描述时,整个行业甚至包括媒体都认为其是疯子且不可能成功,但就是这个疯子不仅把吉利做大,居然还在几年前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同时还扭亏为盈。

  当然,很多人会说,我们并不是质疑非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做创业者,而是说创业要有底线,比如说不能抄袭、不能欺诈,而游侠就是属于如此。尽管我们不要情怀,但是要有底线,这是必须的。作为公众,我们当然可以对其问题品头论足,但评判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永远不是舆论,而是消费者的用钱投票,即便你创意很好,但是却没人愿意花钱买,那也会变成烈士。

  事实上,当一个公司发生了类似争议时,投资方会非常在意这些评价,然后作出是否投资还是放弃的选择。而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他们也会在意这些舆论,我买了这辆车会不会让我显得Low?毕竟对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汽车是大宗消费品,需要认真决策而不是率性为之。由此可见,投资人和消费者都不会随随便便听其忽悠。

  如果是投资人埋单,能不能说是创业者团队有欺诈?由于不知道融资时的协议,我不敢下此判断。但毫无疑问的是,市场上这么多找钱的创业团队中,能成功下来的只是极少数。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今天的创业者与多年前的创业者相比,他们的活动更加透明,需要接受越来越多的监督。今天一个很小的瑕疵,可能马上就会被放到社交媒体上让全体网民知悉,从这个意义而言,这会倒逼创业者爱惜自己的羽毛。就像很多人经常引用林肯说的那句话,“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那些以骗取投资人为职业的“创业者”,也是如此。

  □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吴涛】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