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观点:公车管理缺的不是“智能化”

2015年09月10日 13:2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警车私用、警车要盯得紧紧的。最近,常州天宁警方启动了“智能钥匙柜”,用警车都得按上指纹,对上警号,智能记录。一旦警车私用、违章等,都能查得到。(9月9日《现代快报》)

  对公车的有效管理,首先不是取决于技术层面,而是管理者的诚意——如果真的想管住公车,办法应该不太复杂,那就是处理公车私用者按制度来,停职、收缴油款并罚款、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延误公事,加重处罚,直至辞退、开除等,如果这些制度规定能被认真严格执行到位,公车应该不难管。问题是,对私用公车的问题鲜有按章追责的,或者说,公车所以能被私用,都是在管理者同意的情况下,至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车辆怎么能开得出去。正因为不真抓也不实管的问题普遍,公车私用才会泛滥成灾。而这个语境下,无法相信多了一个“智能钥匙柜”,管理就科学了、规范了。技术手段上科学了,程序规范了,但如果仍规范不了权力,管理者仍拥有特权,任何的“柜”都等于零。比如,管理者若允许手下私用公车,完全可以绕开“柜”给他另一把钥匙,或者即便按程序取钥匙,只要管理者允许,智能记录又有什么用?如果说这是低估了管理者的觉悟,那为何还要搞什么智能管理,直接靠管理者的觉悟岂不更好?

  一些地方巨资建成的GPS公车管理系统,并未有效挡住公车的继续私用,原因很简单,GPS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系统都要由人控制。如今又来了“智能钥匙柜”,除了增加一笔不菲的行政成本,看不出更多的新意。但肯定是乐坏了那些制造商,在公车管理“科学化”的需求下,明天说不定还会推出“智能车库门”、“智能方向盘”等。

  马涤明

【编辑:陆肖肖】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