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痛陈旧疾呼唤改革 汽车界有话说

2015年10月08日 08: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随着改革的深入,“简政放权”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不过“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我是我”等奇葩事件前段时间又复发,在引人一笑的同时也让人感慨,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普通人如此,体量庞大的汽车产业就更是“大有大的难处”了。这不,在近日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会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车企代表都不约而同地痛陈旧疾,呼唤在汽车产业的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2015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现象,这让不少车企如临大敌,不少业内人士也纷纷唱衰中国车市。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博士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

    这位老专家曾在入世时一片“狼来了”的恐慌中准确预测了自主品牌增长期,今天的他仍对中国车市保持乐观。“这十几年疯长的情形肯定一去不复返,但我判断中国汽车的年产销量还远没有达到峰值,合理的产销量应该是目前的两倍左右。”

    “目前形势下,中国汽车行业可能会重新洗牌。其实车企间的优胜劣汰是好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面临跨所有制兼并等挑战,所以汽车行业的管理体制应尽早改革。正如前不久中央会议指出的那样,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刘世锦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想继续发展,除了技术创新,更需要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不仅是刘世锦,《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委会的其他两位顾问付于武和张绥新也为国内的车企“击鼓鸣冤”,认为目前陈旧的管理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已年逾古稀,谈及国内汽车产业管理体系中的种种弊病时,付老激动地说道:“有些不合理的政策、管理思路就是给企业上了一个多余的‘紧箍咒’,会让企业丧失活力。”

    作为《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蓝皮书》编著方中唯一的车企代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对此深有同感:“比方说我们想在某地新建厂房扩产,居然要先去花大量资金并购一家当地的空壳企业。”张绥新认为,这种莫名其妙的要求往往是企业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今年主要负责蓝皮书的主题研究,他坦言,车市出现的种种不利变化使他们更加关注管理体制改革。“今年的蓝皮书以产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体制中的很多问题一直没解决;另一方面,如今汽车产业陷入困境时,更需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来释放新活力。”

    人们常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今年复杂的市场形势使汽车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变得迫切。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部分,汽车产业理应更快地进行“简政放权”等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

    不管是车企“击鼓鸣冤”也好,专家“路见不平”也罢,刘世锦的一番话仍发人深省:“过去政府总认为自己比市场、企业更聪明,事实已经证明这不对。”

【编辑:刘虹利】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