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平行进口车市场份额升至10% 电商搭台破解增长瓶颈

2015年11月19日 07:3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刘卫琰

  虽然今年进口车市场需求出现降温,但平行进口业务没有显得那么冷。

  近日,国机汽车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平行进口车在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已提升至10%。这意味着平行进口车需求明显好于中规进口车。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认为,“平行进口车市场之所以能够呈稳步发展态势,和政策的拉动不无关系。”

  去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后来国务院又下发促进平行进口发展的相关通知,再到多个自贸区平行进口试点相继获批,这不仅让平行进口走出了“灰色地带”,也更加刺激了此类贸易的发展。

  同时,目前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也在逐步与平行进口业务嫁接,其中不仅包括跨境电商,也包括国内的各大电商平台。

  颜景辉认为,“目前的电商更多起到的是平台作用,业务重点为B2B,通过这一平台,平行进口将享受更多的价格优势,而且也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平行进口份额增至10%

   今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口车市场整体开始降温。据中国进口汽车联席会统计,今年前9个月,我国共销售进口车67.58万辆,同比下滑22.4%;9月的销售量为8.3万辆,同比下滑18.8%。

  在中规进口车市场需求遇冷的同时,平行进口车表现则相对较好。王存告诉记者,“今年前9个月,平行进口在进口车市场所占的份额从去年的7%增长至接近10%,这一态势有望持续到今年底。”

  按此计算,今年前9个月,平行进口车的销售规模大约为6.76万辆,月均销量约为0.75万辆,这和去年基本持平。去年平行进口车共销售8.9万辆,月均销量为0.74万辆。对此,严景辉认为,这主要还是来自政策的刺激。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利好平行进口的政策相继出台。去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要求从去年10月1日起,停止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这就使已经在“灰色地带”挣扎多年的平行进口车商看到了一线曙光。

  去年10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9号),并提出要加紧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支持三个自贸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这就意味着平行进口正式获得合法身份。

  近日,商务部外贸司商务参赞周惠表示,“截至目前,四个自贸试验区累计认定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已达78家,其中上海17家,广东14家,天津35家,福建12家。”

  周惠还透露,为适应进口发展,目前商务部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体系已建立。截至目前,试点企业已陆续向商务部申领了1598辆平行进口汽车的自动进口许可证。

  电商搭台破解行业瓶颈

   在国家政策促进平行进口业务稳步推进的同时,“互联网+”也在逐步与平行进口业务嫁接。

  10月21日,国内第八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天津正式获批。业内有预测称,到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

  这一系列利好,无疑将促进平行进口业务加速与电商平台融合。

  而在此之前,天猫车海淘业务已与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业务对接,开卖平行进口车型。

  在跨境电商业务起步前,国内电商业务早已切入平行进口市场。目前不管是综合电商天猫商城,还是垂直电商汽车之家、易车商城,平行进口车型销售都已成为主要业务之一。

  颜景辉认为,与之前相比,无论是刚刚兴起的跨境电商,还是未来的平行进口电商,都将不再是一个卖车渠道,而将成为一个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发展的平行进口贸易,将能够更好地体现价格优势。这对于目前受中规车价格下探的影响,价格优势逐步减弱的平行进口车来说无疑是利好。

  “同时,电商平台还集中了汽车金融、三包等各种服务,也将为平行进口贸易商、终端消费者提供便利,保证消费者的权益。”颜景辉补充道。

  实际上,不管是平行进口车型价格优势削弱,还是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三包”服务,都是阻碍平行进口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随着电商的介入和业务升级,平行进口也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编辑:陆肖肖】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