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5万金融服务费给了谁?奔驰事件背后是多大坑?

2019年04月15日 18:17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1.5万金融服务费给了谁?奔驰事件背后,是个多大的坑? 

  “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持续发酵,继质疑涉事4S店有利用国家三包政策逃避责任的嫌疑后,女车主曝出的“被迫微信转账交纳金融服务费”,成为舆论新焦点。

  “我为什么要交这个服务费?”“金融服务费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服务值一万五千多?”据公开录音显示,该车主向涉事4S店相关负责人发出以上质问,同时也揭开了汽车行业一项隐形的收入。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4S店的赚钱快招

  维权女车主与高管对话录音中有这样一段:“我是可以全款买这款车的,但是你们让我做奔驰金融贷款,说是利息低,我说我不想贷款,想全款买,你们各种引诱我买,但是引诱我买之前,有跟我说有金融服务费这么一笔钱吗?没有!”

  究竟何为金融服务费?

  通常,金融服务费是指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后所收取的费用。据奔驰中国官网显示,奔驰为车主提供两类金融服务,一种是车主自己定制金融方案;另一种是先付首付,在合同期末,车主可自由选择置换、返还或购买座驾。

  然而官网金融服务页面,并未看到“金融服务费”字样。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发表声明也明确:不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服务手续费。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金融服务费”其实是4S店增加收入的手段。

  “4S店仅凭汽车销售,赚不了多少钱,其真正的利润来自各种装饰费、维修费、保养费和服务费。为增加收入,4S店就会利用‘金融服务费’这样的名目来收钱,而这钱基本上是落到了4S店的口袋里,可能其中会给销售人员一部分分成。”尹振涛说。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也表示,金融服务费这一明目,恐怕就是一种变相的业绩回扣。“销售人员每做成一笔业务,不仅经销商和厂家会获得一定利益,销售人员也被默许向顾客收取一笔服务费作为该笔业务的提成,作为工资组成的一部分。在利益的驱使下,销售人员必然会极尽所能让用户办理贷款以收取服务费来提升工资收入。”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笔金融服务费不仅是最后一刻才被告知需要交纳,而且只能微信支付。在车主提出刷卡支付后,4S店销售还“晾”了其20分钟。最后,这笔听起来“高级且神秘”的费用竟是车主扫码支付的,且只有收据,没有发票。

  对此,张新年说:“若女车主所言属实,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销售商已经侵犯了女车主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同时销售商未明示金融服务费收取标准、对其不开具发票的行为也违反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中相关的销售行为规范,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且最高可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针对该笔“金融服务费”流入私人账户的问题,张新年强调,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经销商在销售汽车时,应当如实开具发票,并且该发票的含义应做广义理解,即经销商应当将销售汽车过程中所产生的收费项目全部开具发票,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及履行国家纳税义务。但本案中,经销商将“服务费”打入私人账户,无法开具发票的行为足以使人合理怀疑,该笔费用到底是“公司收取”还是“私人创设”。

  张新年表示,在奔驰公司声明否认收取上述费用的情况下,相关人员私下“创设”该笔费用名目,已经符合了“以非法占有目的用欺骗手段使女车主陷入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的诈骗罪构成要件,涉嫌诈骗罪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具体是否构成犯罪,还应当有相关部门调查后方可知晓。

  已成行业潜规则

  4S店金融服务费事件一经曝光,就有网友热评:“‘金融服务费’这五个字蹦出来,全国的4S店都要心里一颤。”

  实际上,4S店打着汽车金融公司的旗号乱收费的现象并不少见。

  据媒体披露,合肥通源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此前曾通过丰田金融贷款销售汽车100辆,并向100位消费者收取金融服务费总额高达41.74万元。

  海淀法院网还曾公布过名为“对汽车金融服务费说‘不’”的案件。该案中,赵先生从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一辆Jeep汽车,缴纳了一笔3380元的“金融服务费”和1800元的“上牌费”。后发现所购车辆存在质量问题,赵先生将汽车销售公司诉至法院。

  “此类违规行为在4S店中很常见。”尹振涛指出,4S店中买车加价、提前提车需加价、购车捆绑售卖装饰品和服务等,都是业内比较常见的违规行为,尤其在车型比较稀少的情况下,部分消费者只能无奈接受了4S店所立下的不合理条款,交纳不合理的费用。

  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尹振涛建议消费者:第一,如果不认可4S店的条款和服务,可以选择去工商部门投诉,无需向“霸王条款”低头;第二,留存证据,例如,合同以及视频、音频等,方便日后取证;第三,如果涉及金融服务,除了常规工商投诉外,还可向汽车金融公司反应,向银监会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投诉。(杨佳欣)

【编辑:左盛丹】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