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与福特签下框架协议 明年二季度正式完成收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吉利与福特签下框架协议 明年二季度正式完成收购
2009年12月24日 07:37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李书福来说,这个圣诞可以过得轻松一些了。昨天,离圣诞节只有两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对外宣布,吉利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这意味着,吉利收购沃尔沃这起令世界车业关注的大好事,八字只差一捺了。

  明年二季度正式完成收购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记者联线吉利集团发言人袁小林,他正踏上归国的飞机。据介绍,这几天,吉利与沃尔沃管理层、工会代表以及沃尔沃主要工厂所在地――瑞典及比利时的政府官员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会晤。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后,吉利预计将于2010年第1季度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于第2季度完成交易。接下来,双方将围绕法律文本和融资的最终确定以及政府审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而据国外媒体昨天报道,福特汽车也于昨天发布声明表示,已经就出售旗下沃尔沃与吉利达成框架协议,预计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与吉利达成最终协议。这位内部人士说,在商业条款上业达成一致,这是自今年10月份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以来,吉利与福特进行深入商谈的结果。

  沃尔沃品牌保持不变

  吉利收购沃尔沃对于外界来说,最大的顾虑在于吉利汽车是否有能力运营和管理好沃尔沃汽车,并对该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据这位知情人士介绍,未来的沃尔沃仍将由其独立的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在瑞典哥德堡,另外,沃尔沃目前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协议,还有它在全球的2000多家经销商这一网络都将得以保留,同时沃尔沃将借此进一步增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也就是说,吉利会保证沃尔沃的原汁原味,毕竟它是一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豪华品牌。对沃尔沃的消费者来说,这次收购,只是东家变了,但沃尔沃的销售和服务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吉利股票昨天大涨

  至于福特看中吉利的原因,有关人士表示,这与吉利近年来成为中国成长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有关,吉利在中国有着很好的发展轨迹,也在汽车制造方面有着很好的经验,同时,吉利和福特都有着开放的企业文化,很了解中国市场的吉利,将帮助沃尔沃在中国快速发展。

  据了解,此次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可谓是有备而来,先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也组建了庞大的收购团队。其在北京的项目组就有近百人左右。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收购,吉利是用实际打破了欧洲、美国和日本对豪华车市场和技术的垄断,使得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就人们关心的收购价格,昨天记者也试图了解,但并没有得到消息,据媒体消息,吉利汽车将斥资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而这些资金将得到来自中国银行的支持。昨天,港股吉利大涨7.28%,收盘3.98元。

  给这个小个子一点掌声

  是的,李书福说过一些大话。但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他用行动把大话变成了真话。

  昨天,吉利与福特就沃尔沃敲定细节。许多人听到消息后都脱口而出:原来是真的。

  一个瑞典贵族,一个中国草根。当两年前,当传说吉利要攀上沃尔沃时,许多人都嘲笑:还不是炒作嘛。如今,当美丽传说变成事实,我们在心头不得不佩服起小李同志。虽然以后的路还很长,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坊间,人们试图通过种种蛛丝马迹寻找李书福“动了这个大念头”的动因。其实,这已不重要。在这个汽车狂人身上,一直有着无穷的动力,不断创下种种奇迹。让人非议,也让人惊叹。

  他出生于农村,在家里排行老二,这个经常会流露出羞涩笑容的小个子,在1997年,以一句“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踏上了造车路。之后,他又疯话连连――“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两张沙发加四个轮子”,他的狂傲让人们记住了吉利,但也让吉利备受诟病,同时吉利车也给人们留下了低价低质的印象。

  李书福决定改变,而且他真的坚持这么做了。

  2007年,吉利宣布与低价告别,他的一句“要造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车”成为一时名言。他将原来老三样全面停产,2008年“全球鹰”品牌启用,2009年高端品牌帝豪面市。今年他又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如今又把沃尔沃揽入怀中。

  改变低端形象,进入“上层社会”,这是近几年李书福的重要目标,而这也被认为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重要原因。对于沃尔沃,李书福绝对不是好大喜功,他对吉利高层说过:这是充满战略意义的一步,是巩固我们在汽车业地位的重要一步。所以李书福“御驾亲征”,组建200多人的专家团队,一掷千金志在必夺。昨天终于福特达成一致,想来这个圣诞节,他或许可以露出他那可爱的笑容,稍稍松口气了。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