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事故车害人 业内集体祭出杜绝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二手事故车害人 业内集体祭出杜绝牌
2009年09月21日 10:06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事故车翻新后,转手后动辄可赚数万元!当二手“车鬼”乐着数钱的 时候,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却面临投诉无门,还有用车不安全等风险。

  长期以来,二手车市场的诚信经营是困扰消费者购车和阻碍二手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传统交易市场整顿行业各种违规交易现象、忙于打造“诚信”招牌时,品牌二手车则已率先站出来对“事故车”说不,同时推出了更具有保障消费者意义的“二手车认证体系”。与此同时,让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更为放心的《二手车买卖合同》也将全面使用。

  传统市场:小中介公司和维修厂“黑心”翻新事故车

  日前,手头资金紧张的小李为了自己的生意,向一家车行买下了一辆“又便宜又靓”,开价仅为12万元左右的二手雅阁[综述 图片 论坛]车,没开几天,就在高速上突然自燃报废,数十万元瞬间化为灰烬。当由交警、保险公司和维修厂等各方的事故检验报告一出,他才发现,这辆看上去又便宜又靓的雅阁车原来早已出过多次事故,是一辆名副其实的问题车!自认倒霉的他再去找那家黑心车行,却发现已“人走楼空”。

  在传统二手车交易市场,一些二手车中介公司特地通过收购事故车,这些缺德的二手车中介公司和某些维修厂携手,通过对事故车改头换面“翻新”,摇身一变成为二手“靓”车,卖给消费者之后,赚取高额利润。“市场上并不排除有些小车行‘爱’收事故车,做这种亏心生意,但毕竟是少数。”本地一位二手车行老板告诉记者,一辆事故车的“翻新”往往可以为维修厂和二手车中介公司创造出高额利润,而“修缮”事故车使用的可能都是假冒配件,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他指出,这些小车行毕竟是少数,他们“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者过段时间换个公司名字再继续营业。”

  针对这种现状,目前广州市内几个大型旧车交易市场已经携手整顿商户,严厉打击事故车的出现。广骏、宝利捷等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如果发现这样的经营户,除了立即清出市场外,还会进行一定的惩罚。

  品牌市场:事故车无法通过“认证”

  “事故车,我们绝对不允许经销商摆放在展厅销售”日前,来自上海通用“诚新认证体验月”巡展来到广州安骅别克诚新二手车示范店,别克的二手车专家同时现身广州,通过实际案例告诉消费者:品牌二手车认证坚决向“事故车”说“不”。早在6年前就开始运营的“诚新二手车”,是业内第一个由厂家牵头的二手车品牌。今年10月份,他们将迎来第10000位“诚新二手车”认证车用户。

  如今,只有符合一定品质标准的二手车才能通过诚新二手车的106项检测“认证”,消费者在购买这些“认证”二手车能享受到一定年限的质保服务。紧随着上海通用“诚新二手车”品牌口碑的树立,近年,加入二手车“认证”品牌多不胜数,如宝马也推出了尊选二手车认证等等。

  “并不是说磕磕碰碰过的车,就是事故车,不在二手车认证的范围之内。”上海通用二手车区域发展和运作管理经理林开涛向记者表示,事故车同样能通过品牌店做二手车置换,但是诚新二手车授权的品牌店决不会向终端消费者销售“事故车”。据悉,品牌二手车在售后方面更是走在二手市场的前沿,譬如上海通用近期就针对旗下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四个品牌,推出了购买诚新认证车的赠送油卡和全车免费保养的服务。

  行业:《广东省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10月使用

  明确买卖双方义务 可作为买方投诉依据

  记者从广东汽车流通协会了解到,由省工商局、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国家税务局联手推出的,更为细化完善的新版《广东省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计划于10月1日起开始全面使用。此次推行的《广东省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分成车辆基本信息、付款及车辆交付、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合同生效和其它约定等几部分。比起原合同规范文本,这份范本对一些交易过程中易引起纠纷的问题作出更明确的责任描述。尤其是对于付款方式、支付保证金及订金等细节的描述更清晰严谨。

  按照《广东省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的规定,卖方应向买方提供车辆的使用、修理、事故、检验及是否办理抵押登记、缴纳税费、报废期等真实情况和信息,如出现不符则将由卖方赔偿所有损失。同时示范文本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职责,规定卖方应保证所出示及提供的与车辆有关的一切证件、证明及信息合法、真实、有效。同时在车辆交付买方之前所发生的所有风险由卖方承担和负责处理,车辆交付买方后所发生的所有风险则由买方承担和负责处理。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