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政策即将出台 新能源汽车或将“破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补贴政策即将出台 新能源汽车或将“破冰”
2010年01月28日 13:51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世纪90年代末,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步浮出水面,将新能源汽车从概念变为现实。不过,这些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开拓市场之路极不平坦。记者从中山汽车经销商了解到,目前已进驻中山的量产新能源汽车有丰田普锐斯、君越混合动力版与思域混合动力版等,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较高,充电设施尚不完善,导致这类汽车多年来的销量一直很尴尬。

  据国家工信部日前透露,国家将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相关政策有望在今年1月底出台。同时,国家电网也宣布将在27个省市(区)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在消费者当中大大普及新能源汽车,刺激产量和消费的提升,迎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春天。

  新能源汽车中山遇冷

  目前,除了早就在国内上市的丰田普锐斯、君越混合动力版与思域混合动力版等几款新能源车外,从2008年至今,自主品牌开始广泛涉及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相继推出了比亚迪F3DM、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奇瑞A5BSG混合动力车、众泰2008EV等车型,但这些车型的市场销量不大,甚至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为一场“新能源秀”。

  “如果从盈利的角度来看,目前卖这类车肯定是亏本的。”一汽丰田中山经销店朱先生说。据了解,早在2005年,丰田普锐斯作为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中山。据中山经销商估算,5年来一共才卖出了40辆,平均一年卖出8辆,“这在丰田品牌里算是很差的了。”

  如今,君越混合动力版进驻中山也已两年多了,但中山利得店表示,该车销售情况也很尴尬。本田思域混合动力版于2009年1月进驻中山,但一年来也只卖出5辆左右。

  新能源汽车遇冷并非中山特殊现象。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步,随后几年便进军国内市场。“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欧美市场卖得异常火爆,但在国内还是处于很尴尬的位置。”朱先生介绍说。

  配套不完善等3大因素制约新能源车普及

  至于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遇冷,有着多年从事新能源汽车销售工作的朱先生分析认为,首先是“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还有待普及。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以“混合动力”为主,但消费者对“混合动力”的理解非常片面,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混合动力带点“未来汽车”的味道。因此,新能源车的推广,除了政策助推之外,还需要一个概念普及的过程。

  其次,目前新能源汽车价格较高,一般的消费者难以承受。据了解,丰田普锐斯的市价将近30万元,价格接近了许多高端车。君越混合动力版也超过20万元,本田思域混合动力版要大约26万元,价格都远远高于同级车。“虽然,混合动力汽车使用起来耗油量只有五六升,比较节油,但价格太高,加上国家的鼓励政策未有动向,许多人消费不起。

  第三,目前专门的燃料电池车充电系统尚不具备,如何把混合动力车的成本降低到普通用户能够负担的水平,且使用方便,也是当前制约新能源车普及的主要因素之一。

  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成消费主流

  在低碳经济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早在2009年已经初见迹象。该年6月,工信部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首次界定了新能源汽车概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像对普通汽车一样,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实施管理和准入制度。

  而日前,国家工信部透露,国家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补贴,政策有望于本月底推出。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家政策尚未出台,但许多地方已先行先试。例如深圳规定,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5万元。目前,中山尚未有这方面的政策细则。

  从去年年底开始,电动车充电站相继在全国建立,这被业界看作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助推器”。2009年12月底,由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深圳启用,首批投入使用了两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134个充电桩。此外,国家电网公司在今年1月14日的新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年内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电动车充电站的战略规划。

  业内人士称,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出台后,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根据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占全部汽车的1/2。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