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方案即将出台 买新能源车补贴或最高达6万元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最终方案即将出台 买新能源车补贴或最高达6万元
2010年03月30日 09:42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呼之欲出,有汽车企业权威人士透露,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有望获得至少3000元补贴和最高6万元的补贴。此消息不仅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是一针强心剂,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记者调查获悉,车商和消费者均静观最终方案的出台,东莞各汽车商也跃跃欲试,适时推出相关措施。

  业内人士分析

  预测1:购节能车至少获补贴3000元

  目前,从相关人士透露的消息来看,10家相关车企日前与四部委联合举办了一场讨论会,据悉,补贴的范围除了新能源汽车外,还考虑把能列入工信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的1.6升和以下排量乘用车纳入范围。据初步讨论的标准,这些符合规定的节能小车能够得到约3000元的补贴,包括那些混合动力汽车和双燃料汽车。

  但目前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是,与会部门倾向针对获得补贴的纯电动车、Plug-in乘用车的电池能量作出规定,分别不能低于10千瓦时和5千瓦时。其中前者补贴起步金额为3万元,最高为6万元;对Plug-in乘用车最低补贴为1.5万元,最高补贴到5万元。但最终方案仍静待有关部门公布。

  据了解,电动车的营运环境方面,广东已在全国先行一步,已经在密集调研电动车产业规划以及扶持措施。南方电网公司首批电动汽车充电站已在深圳建成投运,本期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电价参考普通商业电价执行,南方电网人士表示,未来还会研发在全省的投入。

  预测2:汽车电池业或出现井喷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无论哪种新能源汽车,其研发的焦点主要都集中在动力电池的材料、性能、参数上,而只有电池技术取得进步,新能源汽车才有转变能源需求的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竞争。谁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领先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谁就会在未来汽车市场占得先机。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利润较低,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电池、电控和发电机化解,因此市场启动后率先受益的将会是上游电池厂商,整车厂商业绩增长在早期并不会太明显。

  据业内人士预计,201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启动元年,而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品将率先爆发性增长。

  预测3:东莞汽车零部件生产或大有可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据了解,除整车企业外,动力电池及核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有望得到更多的补贴。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届时,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业的各阶段及各环节发展目标,如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挂钩,那么,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将大有可为。

  东莞有着完善的工业配套基础,如果承接国内外汽车产业转移,完全可以满足广州本田、丰田、日产和深圳比亚迪等周边整车项目的零部件市场需求。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认为,东莞制造业基础扎实,汽车产业配套完善,以长安镇为例,该镇在发展汽车模具和汽车电子等方面有非常雄厚的基础,非常适合发展汽车零部件。长安将重点引进和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小、带动性强的汽车整车生产、汽车精密模具、汽车电子、汽车零配件、机械装备、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各类先进制造业。

  市民调查:对新能源车兴趣上升

  大部分本来处于观望态度的市民在获知国家将有补贴政策后,对新能源节能车型的兴趣有所上升。一位南城的私家车主刘先生表示,现在市面上纯电动汽车还买不到,但像普锐斯、思域混合动力、比亚迪F3DM,这些混合动力都有所了解,只是价格很高,如果国家补贴让这些车型和价格更合理,他一定会买混合动力车。

  而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感兴趣的一些消费者,则特别关心费用支出。他们表示,混合动力车型的电池价格不菲,如果国家给予补贴,而且燃油费用减少1/3左右,混合动力车一定是首选。据测算,以比亚迪F3DM为例,F3DM百公里耗电仅为16度,电费按每度0.5元计算,百公里花费仅为9元,而汽油车型花费至少是它的4~5倍。虽然续航里程只有100公里,但用来市内交通行驶,已经非常够用。

  记者此前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有59%的读者能接受价格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