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不比不知道 一比吓一跳” 中西汽车观念大碰撞

2008年12月15日 16:1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汽车虽然是舶来品,是西方世界近现代跑到世界前列的“利器”,但中国市场作为后起之秀,国人对于汽车的接受和了解丝毫不逊色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并且,由于地理、政治、人文的不同,汽车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消费观、使用观及养车观。这是一种全新的汽车文化,一种与西方世界迥然不同的汽车观念。当身处中国时,我们不觉得自己的汽车观念有何不同,但如果与西方一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彼此对汽车的看法差别是如此之大。具体有何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一、对车态度

  场景一:在美国,汽车一直被认为是代步工具,每个上班人都开着车,而且是大马力。

  场景二:在中国,上幼儿园的小孩回家问爸爸:“我们家什么时候买车?”爸爸回答道:“很快了,等过了年,我们一步到位,买辆××大车。”

  汽车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化沉淀到小孩从一出生就开始与汽车接触。在美国,计算路程不是以几公里来表述,而是几分钟车程。每个家庭至少有一辆车,小孩在成年之前都学会开车,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之下,学会了诸如换轮胎等简单维修。可以说,汽车在他们眼中,仅仅只是一种方便地把自己从A点带到B点的工具而已。在欧洲,父母亲送给孩子的“成年礼”往往是一辆破旧的二手车,孩子们虽然不以为意,但也会欢呼不已。

  在中国,汽车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有车代表着属于“先富”起来的一批,意味着你处于社会的中上层。虽然自2002年井喷以来,汽车已开始大量普及,但这种观点依旧没有改变,反而日益变得浓烈起来。许多家庭宁可存够钱,一次到位买辆大车,一辆全家人都满意的大车,也不愿意将就地买一辆小车作为过渡。

  专家观点:虽然,中国不能全盘照搬美国,不能要求“每个上班者都开着车”,人口众多,资源匮乏是中国的现实,所有人都开车,即意味着所有人都开不了车,都堵在路上了。但中国应该借鉴西欧对于汽车的态度——汽车可以买,但未必要大,够用即可。

  二、选车流程

  场景一:纽约一家麦当劳里,已经参加工作的TOM,边吃着麦当劳边在车型配置清单上画钩,选完后交回给销售顾问。

  场景二:广州,陈先生带着全家来看选中的车,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看车了,第一次是自己来,第二次是带着老婆来,这次他希望可以把车订下来。

  在美国,选辆车相当简单。一般是自己拿主意,别人的意见只作参考,通常选好品牌和车型后直接到经销商处下订。下订的程序比中国稍微麻烦一些,销售顾问会拿出一份详细的清单,然后由你来选择哪些配置需要,哪些配置不需要。展厅里摆着的只是入门款车型,这车“斋”到连空调、CD、电动门窗、中控等配置都没有,但价格最低。多一样配置,多一份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配置。

  在中国,车型最为常见的分类有“豪华型”、“舒适性”、“基本型”三种,其实就是三个不同配置方案的车型,简单直接。如果觉得“基本型”的配置不够,可以考虑“舒适型”,再往上就是“豪华型”。通常,“豪华型”代表了车厂配置的最高水准,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各种需要。中国人买车相当慎重,要照应方方面面需求,听取朋友们的建议,从看车到最后下订,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有时甚至更长。

  专家点评:美国DIY式选配置,最大好处是能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配置,节约金钱,但这对汽车及各种配置要有理性和深刻的了解,中国车主暂时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不过,“傻瓜”式分出三种配置车型也有好处,能使选车变得更加简单,购车者往往只要询问三款车型的配置差别就知道自己需要哪款车。专家建议,最适合中国买家的选车方法是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必要配置,中国的“基本型”往往比国外的入门配置要丰富许多,只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如真皮坐椅等即可。

  三、付款方式

  在美国,超过80%购车者采用分期付款。大街上开车的人,有着多种身份:房奴、车奴、卡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美国有着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提供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汽车贷款,是扩大销量的一把“利器”,甚至可以说,汽车贷款促进了美国汽车业的繁荣。但在经济危机面前,这柄“利器”倒戈相向,“次贷”危机从房产蔓延到汽车,给美国汽车致命一击,买了车的无力还款,没买车不敢买车。

  在中国,一次性付款是购车者的普遍选择,经销商也推荐这种方式,绝大多数的促销方案都是针对一次性付款买车者,贷款就不能享受这种优惠。在中国老百姓眼里,房子太贵,不得不贷款成为房奴,但汽车并非刚性消费品,钱不够就先不买,等到经济宽裕以后,一次付款买一辆。

  专家点评:中国人的理财方式相对保守,但保守最大的优点是稳健。当美国人在经济危机面前不堪一击时,中国人却屹然不动,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还款记录,虽然会延迟购车计划,但不会深陷其中。未来几年,车价会继续走低,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方式,买辆车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要一次性付款。

  四、开车习惯

  德国大城市的马路通常不宽敞,十字路口多,红绿灯到处都是。为了加快通过效率,每辆车绿灯起步时都是大力的轰油门。低挡高速,这是欧洲人的开车习惯,他们往往把转速拉高到4000转才换挡,这也是为何欧洲90%车型为手动挡的原因。低挡高速会耗油吗?答案是否定的,欧洲的发动机大都为高转速发动机,只有把转速拉高到一定程度才能体现出它的节油效果。

  中国人开车恰恰相反,喜欢“高挡低速”,刚一起步就换二挡,到了30km/h就换三挡,到了80km/h已经挂上五挡。这种驾驶方式可以避免发动机激烈运行,能大幅降低噪音。这些年来,许多车厂都根据中国人这种驾驶习惯对发动机进行了本土化。

  专家点评:“高挡低速”是中国人爱惜车最大的表现,舍不得大力踩油门,舍不得拉高转速。幸好中国道路像美国的横平竖直,而不像德国的窄小,不然,塞车将比现在更为严重。事实上,大多数发动机没有想象中的柔弱,没必要刻意地迁就它。该加速就加速,适当拉高转速反而会对降低积炭有所帮助。

  五、用车多寡

  在欧洲,大多数家庭都有汽车,但是路上甚少看到拥堵。平常上下班,不是搭乘公交,就是乘地铁,还有就是骑自行车,即使这样,欧洲人只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能抵达公司。法国巴黎城市各个角落都安排有自助的自行车租赁点,许多人租了后,骑到公司附近再还给相同的租赁点即可,相当便捷。汽车往往是有需要或者周末外出旅游时才使用,在欧洲高速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后面拉着一个大拖斗的汽车在飞驰,这是出去自驾车长途旅行的车辆。

  在中国,买车后,送小孩上学、送老人、买菜、上下班、接待客户、周末出行,只要安排得过来都会开车,开车的确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像在北京、上海、广州大城市,搭乘公交,稍微住得远一些的,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往往是60分钟,多的甚至要90分钟,这还只是单程,每天来回要耗费180分钟。

  专家点评:中国公共交通系统逐年在改善,并且随着燃油税的实施,每周少开一天车,一年下来会节省下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当然,如果住得离公司远,还是开车为宜,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而定。(周伟力)

编辑:王峥】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