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案为“海外抄底”敲响警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双龙案为“海外抄底”敲响警钟
2009年01月15日 08: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2009年1月15日

  星期 四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首页->>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汽车周刊 韩国双龙正式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

  双龙收购案为“海外抄底”敲响警钟

  本报记者 黄少华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15    [打印] [关闭]

  美国“三大”行将破产的消息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却总“咽不下最后一口气”;而韩国双龙却在默默中,进入企业回生程序。韩国双龙公司1月9日发表公告称,最近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韩国国内销售的急剧下降以及出口装船量的减少,扩大了经营亏损,再加上金融市场信用紧缩的影响,双龙无法实现正常的融资,面临着严重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在此情况下,双龙汽车董事会8日决定申请企业回生流程。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双龙2008年汽车总销量仅为9.2665万辆,比2007年减少了29.6%。其中12月的销量同比降幅高达50%以上。

  同日,上海汽车也发布公告称,其持股51.33%的子公司——韩国双龙汽车正式申请进入企业回生程序。上汽表示,回生申请是为了重整企业,也是上汽在尽最后努力挽救这个企业,是在困难时期做出的困难选择。在韩国的法律体系中,回生程序仅次于破产。如果企业进入回生程序,那么股东的股权有可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这也预示着上汽与双龙的“联姻”或将走向尽头。

  据悉,按照韩国法律,双龙目前的经营将由韩国法院接管,在7个工作日内,法院将决定是否接受双龙企业的回生流程申请;如同意,将成立接管委员会,由债权银行、专业人士、股东组成,对下一步计划作出判断。

  8日,双龙汽车董事会要求双龙公司通过强有力的自救计划,为尽快实现公司经营正常化,劳资双方要齐心协力,尽最大的努力。在拯救双龙过程中争议最大的裁员问题,董事会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董事会表示,由于销售量急剧减少,应该实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但是为了员工的雇佣稳定,要求通过多方面的方案,比如轮休、降薪、暂停福利等方法减少固定支出。

  然而,在韩国法院回应前,双龙工会已宣称将发起“要求中国上海汽车赔偿损失的签名运动”,并有75%的工会成员支持罢工。对此,上汽回应称,放弃双龙经营权是在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各方应共同努力援救双龙,如果工会坚持罢工则表明其不积极救助双龙的姿态,双龙未来将葬送在工会手中。

  事实上,上汽与双龙的合作一直都不顺利。作为国内车企海外并购第一案,上汽在2004年10月与韩国双龙汽车达成收购协议;此后,上汽又在二级市场增持双龙股份,取得绝对控股权。尽管上汽是双龙的第一大股东,但对企业的控制力并不强,而且在与韩国工会的对话中往往处于下风,陷入被动。比如工会多次以罢工相威胁,逼迫上汽提高员工工资与福利待遇,并坚决抵制裁员,这导致其生产成本比竞争对手高许多。

  事到如今,上汽表示,上海汽车为了挽救双龙进行了长时间的多种积极努力,不断与双龙管理层、工会、银行及政府进行沟通,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作为双龙的大股东,上汽在企业回生过程中,将根据法律流程,以负责任的态度,为使双龙公司克服危机而积极努力。据悉,就在本月5日,上汽还在援救双龙,向其支付了一笔总额达4500万美元(约合600亿韩元)的款项。上汽表示,这不是注资,但作为既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付款,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帮助双龙缓解部分短期现金流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双龙被重新收购的可能性为零,进入破产保护后,其自救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如破产清算,上汽将从近年来麻烦不断的双龙抽身,停止在双龙方面的进一步亏损,对上汽未来的发展有利。“作为国内车企海外并购的首吃螃蟹者,上汽不成功收购案可以为其他自主品牌企业‘海外抄底’的冒进想法敲响警钟。”

【编辑:王峥
    更多汽车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