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实行汽车尾气新测法 25%汽车或不达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广州实行汽车尾气新测法 25%汽车或不达标
2009年03月28日 11:1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广州近期将在全省率先实行新的汽车尾气检测方法和标准——简易瞬间工况检测法,模拟汽车在路面真实行驶状况,全面掌握尾气动态排放情况,进而帮助建立机动车排放清单,实现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但这样可能会造成检测费用上涨,给车主们增加额外的负担。对此,市环保局表示,这属于新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何保证政策配套的问题,届时他们将与物价、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统一纳入考虑安排。

  当天,受省有关部门委托,市环保局就“广州市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举行了听证会。包括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及车主(市民)代表等共30多人参加了听证会。与会代表多数对新标准不持异议。

  所谓简易瞬态工况法测试方法,就是使用汽车底盘测功机等设备,通过在转鼓试验台上模拟汽车在道路上的实际行驶状况,对汽车排气污染物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相对于目前采用的怠速检测法,它能够全面检测到车辆在路上行驶加速、减速、怠速、匀速4种行进状态下的尾气排放情况,并通过技术叠加,计算出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机动车排放因子的计算,以及建立机动车排放清单,大大减少车主“作弊”的可能。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怠速法检测不到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

  据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人昨日透露,采取新办法、新标准后,广州市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不合格率将控制在10%到25%之间。换言之,最高可能有1/4的在用车辆检测不达标。

  现行尾气检测法存在作弊空间

  据市环保局介绍,虽然广州从2年多前就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机动车国Ⅲ标准,对新上牌照汽车的尾气排放实施严格的准入门槛,但是目前在用的汽车中,仍然不乏很多高排放的车辆。在每年的汽车年审过程中,目前广州在尾气检测方面采用的是怠速检测法,它只能对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进行检测,而对汽车在路面实际行驶过程中才会产生的氮氧化合物的检测,就无能为力了。不仅如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环保检测人员还发现,怠速检测法还容易给少部分车主留下“作弊”空间。在“怠速法”检测尾气时,有的司机会临时调校降低汽车怠速,这样发动机发动时用油就减少了,自然尾气排放就少了,从而出现了“检测过关,上路超标”的情况。这不仅不能准确反映汽车尾气排放的真实情况,也不利于进一步控制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改善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

  因此,根据《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省、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广州即将在全省率先推行新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和标准——“简易瞬间工况法”,对在用车实施更加严格的尾气检测。新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06年就已开始,到去年10月完成了所有技术层面的程序,并于昨天按规定举行了听证会。

  新法检测费将涨数倍怎分摊?

  昨天的听证会上,有不少人担心,实施新标准成本太高,可能加重车主负担。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广州计划今年内在全市建立140条简易工况法检测线,基本可满足目前广州120万辆在用汽车的检测需求。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共有上海、辽宁、山东等地采用了简易瞬间工况法检测尾气,从各地平均情况来看,采用该方法检测一辆汽车尾气,平均收费大约在60元~120元,而此前采取怠速法,检测费用一般不超过20元。

  “我想代表我们的客户提点意见。”来自广州本田汽车公司的林永杰发言说,“我知道如果检测站要用简易工况法取代怠速法,涉及到设备改动,这方面的成本会不会又摊到车主身上?”有市民代表追问,现在广州有很多外地车,如果广州实行更严格、收费更高的新办法,是不是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还有市民想知道,如果因为更严格的标准导致初次检测不通过,那么车主花钱维修后,第二次送检是不是要再收费。

  对此,广州市环保局机动车污染控制处副处长梁锡林回应说,昨日的听证只是针对新标准进行的,至于全面实施简易工况法后汽车尾气检测如何收费、标准多高等问题,今后还将有专门文件出台。

  而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处长李倬则以广州此前在全国和全省率先实行机动车国三标准、使用国三标准油品的情况为例,说明率先在全省采用简易瞬间工况法检测方法,可以对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车主在经济上也要多付出点成本——毕竟,汽车就是“污染者”,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理所应当地应该支付相应的负担。(记者叶平生)

【编辑:刘霏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