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花落谁家引关注 中国车企再走海外并购之路(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沃尔沃花落谁家引关注 中国车企再走海外并购之路(3)
2009年04月01日 10: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非要买沃尔沃?是不是我们真的富裕到了如此地步,觉得拿下“去年税前亏损高达15亿美元、欠福特汽车35亿美元未偿贷款”的沃尔沃是小菜一碟?专家指出,除了众所周知的沃尔沃品牌及其汽车安全技术会大大提升中国车低质低价的形象外,或许还有一个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强烈的大国意识。中国在古代曾经辉煌了很多年,中国在近代又曾经没落了很多年,如今,全球都在闹经济危机,只有我们的腰包是鼓鼓的,只有我们在保持快速增长,潜伏了那么多年的泱泱大国之气是不是也会重新振作?在全球经济特别是全球车市萎靡不振之际,中国经济和车市的一枝独秀,可能会让“不差钱”的中国人感到,该是我们当老板的时候了。要真的是这样,拿下沃尔沃几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真的就这么拿下了沃尔沃,人们就有理由担心,联想收购IBM的故事会不会重演,会不会过上个三五年,像上汽那样,突然发现,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打了水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力强曾干脆地说:中国目前尚无一家汽车企业具备并购沃尔沃这样的豪华品牌的实力和能力。这种实力不是资金实力,更多的是看不见的软实力,比如历史和品牌积淀、研发能力、核心技术、渠道竞争力等。

  据报道,吉利汽车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得到了中澳两国政府的认可及大力支持。比起收购沃尔沃来,这样的收购让人放心多了。(李东颖)

  ●声音●“走出去”才是硬道理

  前不久,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办法,为中国企业包括汽车厂商该不该“海外抄底”的举国争论添了一把硬柴。

  一些人士不顾商务部发言人在发布新对外投资办法时的明确表态,坚称不应该把商务部的行动当成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家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电视媒体在节目中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在目前中国经济内忧外患的情景下,相信政府部门规范管理境外投资并非意在鼓励“抄底”,而是为了让管理程序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更加透明,让责权利更加明确。他说,国内媒体和企业不能误读商务部的这个管理办法,不能简单地理解成鼓励“抄底”。

  据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发布新的对外投资办法时说,这个办法将进一步改革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大力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不用多作解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非常明确,就是:大力支持“走出去”。这还怎么“误读”呢?当然,“走出去”时一定要“谋定而后动”。几个月来传出多少中国车企跟沃尔沃谈判的消息,又有多少遭到了否认,无不显示企业家们是在“谋”,而且是“密谋”。

  毋庸置疑,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脚印歪歪斜斜的居多,“走投无路”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不是“缩回来”的理由。走得漂漂亮亮的也大有人在啊,像万向集团。大的背景是,中国企业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大量资本,学到了大量投资经验,引进和培养了大批外贸及国际化人才。中国企业已经有了“走出去”的基本能力。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让许多西方企业陷入了极大的经营困境,这就给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本条件。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但愿学者们多提供“走出去”的方略,少嘟囔“快回来”的赘言;多像王岐山副总理那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走出去”的坎坷所在,别胆怯地只顾说“联想让IBM拖累了”、“上汽不该收购双龙”这样的泄气话。

  “走出去”是硬道理,“怎么走”要多考虑。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