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华泰先进柴油技术 铺就节能环保现实之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奥迪、华泰先进柴油技术 铺就节能环保现实之路
2009年10月13日 17: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3日电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面前,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致力于新一代高效能动力的研发。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等新能源车也逐步被视为汽车新动力的未来趋势。然而,尽管新能源车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受到核心技术缺失、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启动和短期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在一个时期内,还无法改变传统汽车的市场主导地位。

  在诸多新能源车型无法短期内担当起节能重任之时,节能效果更为显著的先进柴油车再一次入围政府优先考虑的候选技术之列。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李钢表示,传统汽柴油汽车在节能、尾气排放控制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应继续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给予支持。

  柴油动力全球范围绽放光芒

  实际上,欧洲汽车厂商在高效能柴油动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一直走在最前沿。目前的欧洲市场,柴油轿车或SUV早已成为节能技术的主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其在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已可以媲美绝大多数混合动力车型。与混合动力仍基本上只是陪衬、电动车处于概念阶段不同,在欧洲,新一代的柴油动力车型销量已经达到与汽油车型分庭抗礼的程度。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清洁型柴油发动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不光欧洲厂商,在大多数日系车或者美系车上,我们都可以找到柴油动力的版本。

  可喜的是,在国内部分汽车厂商的倡导下,国内对于高效能柴油动力技术的运用已进入实质阶段。其中,大众奥迪的TDI以及华泰的CRDi+VGT,成为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清洁型柴油动力技术。

  奥迪、华泰领衔国内柴油动力市场

  虽然,目前国内仍没有就汽车柴油动力出台明确的支持政策,但大众奥迪从未放弃引进搭载先进柴油动力的乘用车的想法,并早已做好了TDI柴油动力进入国内市场的布局。按照奥迪的计划,从今年开始,奥迪将逐渐加大柴油车在中国市场的投放。不久前刚刚上市的奥迪A6L 2.7TDI就是此项布局的开端,从这款新一代机型上,我们已可以看出柴油发动机的魅力。这台2.7升的柴油发动机拥有140千瓦的最大功率,扭矩更是高达380牛•米,升功率高达52千瓦,实际动力表现已经超过了汽油版的水平,而它的90公里/小时工况下的油耗仅5.4L,比动力最弱的奥迪A6L 2.4L的油耗都要低23%。

  而以华泰的CRDi+VGT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厂商,成为国内清洁型柴油技术的“先锋者”。目前华泰圣达菲量产车型上搭载的2.0T柴油发动机,配备了CRDi+VGT这两项国际领先技术。CRDi指的是电控高压共轨直喷,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采用的机械泵不同,这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燃油喷射的精度以及更好的使燃油雾化,从而提升燃烧效率,提高动力,降低排放和油耗。VGT技术更值得一提,甚至许多国外新型柴油发动机上都没能配备这项技术。VGT的意思是可变截面涡轮增压,这种技术可以让增压器在不同转速状态下获得不同的增压值。有了它以后,不仅能大幅度减少涡轮迟滞,带来更平顺的动力感,而且它可以极大的优化低速和高速状态下的燃烧效率,提升低速扭矩,降低排放和油耗的同时,可以获得高速下的高功率。

  得益于这些技术,华泰2.0L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极高,这一点从它堪称与全球水平同步的升功率就能看出来。华泰2.0T柴油发动机的升功率达到了47千瓦,已非常接近TDI的水平,而常规的柴油发动机的升功率只有20至30千瓦。很显然,华泰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已步入全球领先的行列。这些优势只真正折射出的是极高的燃烧效率,它在燃油消耗上自然也是领先的。在不久前举办的圣达菲节油大赛上,这款车在14个城市比赛结果是平均油耗仅为百公里3.2升,在深圳的最好成绩甚至达到百公里2.5升。这对于一台SUV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通过新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它已经完全达到了与混合动力一样的设计诉求——大幅度的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专家表示,对于奥迪、华泰等厂商在新型柴油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和实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从实际效果来看,TDI及CRDi+VGT等先进柴油发动机技术的运用确实是现阶段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最快速、最有效的手段。相信在奥迪、华泰等时刻心系环保的汽车厂商的大力推动、业界专家的呼吁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对于柴油动力将有全新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国内市场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越来越多的新一代柴油车将走进中国家庭,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