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20年驶入超标时代 标准之争致销量下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电动自行车20年驶入超标时代 标准之争致销量下滑
2010年01月06日 08:37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电动自行车,这一被中国1.2亿老百姓使用着的交通工具,从去年底开始,由默默无闻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标委)一纸“40/20”的电动摩托车新标准出台,把体重超过40公斤、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车归入机动车行列。

  这个“质变”,引发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反弹和消费者的困惑。国标委去年12月16日表示,原本今年1月1日生效的“电摩新国标”暂缓实施。

  对于这个被广泛使用着的交通工具,它是怎样诞生的,又是怎样走上产业化之路的,为何90%以上的电动自行车“超标”。这次“标准”大讨论,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和梳理。

  样机6年走出实验室

  从清华大学实验室走向市场,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动自行车用了6年时间。

  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清华大学马贵龙教授,回忆这段经历时笑着表示,“这个过程已经很快了”。

  1989年,清华大学研发团队制造成功了第一台电动自行车原理样机,这让现如今仍然关注和继续研发、推广新技术用于这个行业的马贵龙有了“电动自行车第一人”之称。

  据他回忆,在此之前天津、上海也有人搞过电动自行车研发和生产,并且投放到市场,但是没有最终成功。

  接下来的电动自行车,在我国走过了6年的技术改进和推广之路。马贵龙教授发现,涉足这一领域的几位“先驱”均非行业相关人士。

  “从1990年开始,电动自行车产品项目开始推广。”据马贵龙教授回忆,1993-1995年有三家企业表示有兴趣。当时在搞房地产的南京天地集团(即大陆鸽的前投资者)、上海工业投资公司下属的上海新联公司(现千鹤的前身),以及浙江宁波的燃油车企业“快鹿”。

  由于是试制产品,国内当时没有相关的产品标准;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出台了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并将于1995年11月21日起实施。赶在日本标准实施之前,清华和广州五羊下属威士达合作制作的样机于1995年11月20日通过了日本检测,拿到了在日本按非机动车上路的认定证书。

  马贵龙教授介绍,中国电动自行车的技术特点是后轮上的轮毂电机,这是中国的原创。

  在产品试制通过日本检测的同时,他也帮大陆鸽做出了样机。1996年,就已经开始有了小批量试销了。大陆鸽主要是在国内销售,而威士达的电动自行车主要销往日本。

  1995年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走向市场的第一年,产量也就三五百辆,产业可谓刚刚起步。桂林电科所从美国引进的印制有刷电机技术的成功改进,促进了这个起步。

  行业燃起“星星之火”

  电动自行车产品在中国尝试市场化的时候,当时一位从事风险投资工作的年轻人倪捷还并不了解这些情况,一个“灵机一动”,使得他也在琢磨这个产品。

  “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比较偶然。”如今的倪捷已经是浙江绿源电动车公司董事长。据他回忆,当时工作中经常要骑自行车,但是感觉很累。中国科技大学工科硕士出身的他突发奇想,觉得可以把电池装在自行车上作为动力源,这在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很快,倪捷就找人,把电池装在了自行车上,造出了“电池+自行车”。

  看着这个有创意的产品,倪捷觉得,这个东西可能会有市场。“我当时便在市场上开始调研,很快发现这种‘电动自行车’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而且是1989年就有了”。

  当倪捷找到清华大学马贵龙教授时,已经是1995年。

  据马贵龙教授回忆,除了倪捷的绿源电动车外,山东英克莱、浙江嘉兴的菲力普等自行车厂家也加入了这个行业。

  1996年,威士达往日本销售电动自行车大约6000-7000辆,1997年往日本出口已超过1万辆。

  用马贵龙的话讲,“电动自行车有了星星之火。”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