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国外汽车巨头 中国汽车不能只得到GDP——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联姻”国外汽车巨头 中国汽车不能只得到GDP
2009年04月22日 09:0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同国外汽车业巨头“联姻”,曾被不少中国汽车企业当作是发展壮大的一条捷径。通过与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中国汽车企业的实力确实大大增强,并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合资生产方式矛盾凸显,中外双方利益博弈日益激烈。因为在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名义上各占50%的股份,权力相等,但实际上最终是能力决定权力,外方在企业中始终处于控制地位,不仅控制着研发权,还控制着采购权甚至包括销售权。而中方只有产品引进,并逐步消化现有产品的能力,没有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如果中方想用本土技术或学别人的技术,外方便会行使否决权。久而久之,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少,逐渐退化为一个简单的财务投资公司,而所谓的合资企业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个加工厂,挣点制造费。一旦中方想要增强研发、采购和销售话语权时,外方就会通过实施“技术壁垒战略”、“制造平台战略”和“品牌战略”,限制和剥夺合资企业的研发权、销售管理权和自主品牌权。难怪通用汽车总裁曾不无得意地表示,“我们与中国企业各取所需,中国人得到了GDP,我们得到了利润。”

  如今,外国汽车业巨头每年将其研发的新车型越来越多地引入合资公司,进行所谓的“本土化”生产,并非真如他们所说的“造福中国消费者”。赚取更多利润,并进而打压中方自主发展的能力恐怕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其实,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毕竟,这些国际汽车市场的主角们也不愿意看到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中,再出现新的竞争者。

  形势虽然严峻,但对欲挣脱束缚并茁壮成长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并非毫无机会。事实上,正是在如此激烈的斗争与博弈中,中国的汽车业才找到了真正能够让企业做大做强的秘诀——自主创新。

  经过多年打拼,国内大型汽车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技术、人才和资金,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储备了巨大的能量。特别是一部分国有和民营轿车企业所走的自主创新之路,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虽然目前国内汽车企业距离较高水平或一流的整车开发能力还有较大差距,但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使世界汽车业巨头几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的已经濒临破产。全球汽车业新一轮洗牌在即,中国汽车业需要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持,乘机建立平等的合资模式,同时壮大自主品牌。(尚前名)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