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二手车交易量持续下滑 被谁钳制住喉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国内二手车交易量持续下滑 被谁钳制住喉咙?
2009年03月16日 17: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上海中山北路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周末的早晨门可罗雀。几乎所有商家都在喝茶、聊天中度过整个上午。“现场标车”系统的大屏幕上来回翻滚着各种车辆信息,却无人问津,这一等待着经纪人和购车者叫价的系统,映衬着交易大厅的冷清。

  作为上海市历史最悠久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在进入2009年以后,交易量持续下滑。市场管理部的一位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最近三年上海二手车交易进入低迷时期,三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这一数字不仅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也远低于上海新车的增长率。

  愈加苛刻的环保要求

  事实上金融危机以来,不仅上海二手车交易走低,全国二手车交易都呈现出萎缩态势。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全国共交易二手车273.73万辆,同比增幅仅为3%。较之新车销售938.05万辆、增幅6.7%来说,二手车市场可谓进入了更为严酷的“寒冬”。

  从我国整个二手车交易量看,不足10%通过4S店来,75%直接通过经纪机构,另外还有一些经销企业约3%,此外是直接交易。不过,4S店、经销企业背后还有大量交易通过经纪机构来实现。

  “很多公司都在裁员,养不起人。”二手车市场中,一位正在擦拭轮胎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经纪公司已经走掉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如果形势再坏下去,他准备返乡了。在上海11个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中,外乡人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或组织成经纪公司,或以黄牛身份出没在各个市场。

  由于二手车以向外地输出为主,上海二手车交易极易受着销售目的地各项政策变化的考验。一位二手车经纪商指着市场刚刚贴出的通告对记者表示,从2月22日开始,杭州对过户二手车的排放标准需要达到国III标准。

  对以杭州作为主要经销市场的经纪公司来说,这一变化不仅让大批不合标准的二手车“砸”在手里,也意味着此后将难有合乎标准的车子往杭州卖,“中国人开车都开到物尽其用,才会流入到二手车市场,车子哪能达到国III标准呢。”

  随着各地环保措施的推出,二手车经纪们心中的一幅全国地图,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禁区”,“我们还是希望全国有个统一政策,而不是今天一个,明天一个。”一位二手车经纪表示,这样市场可以提前作准备,对于收车、销车等环节都将有指导意义。

  上海车牌的钳制

  而谈到对上海二手车市场影响最大的政策,记者采访中得到反馈,普遍认为是现行的车牌制度。

  由于车牌价格长期维持在3万元区间,绝大部分因囊中羞涩而选择二手车的人望而却步。本地一辆4万元的二手车,加上车牌后价格与外地新车持平,购车者一定选择外地新车,从而大幅降低上海本市二手车消化能力。

  “原先车牌在8000元~10000元时,来我们这个市场买二手车的人很多。”前述市场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最近关于上海车牌价格即将放开的消息,该人士觉得不太可能,“最有可能变化的是每年8万车牌的总量限定,而不是车牌拍卖制度。”

  私人通过拍卖获得的私车牌照额度,在市场购买符合本市使用要求的二手车;允许符合本市使用要求的退牌二手车,上“沪C”专段牌照;允许非沪籍二手车,在排放、车况等方面符合上海环保和交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在市场进行交易,落籍本市;赋予驻场企业新车经营权,通过收旧供新销售新车。

  不过,上述利好政策没有让二手车经销畅通起来。“提到二手车市场的诚信机制不够,认为黄牛扰乱了正规经营渠道,但主渠道没有做好是真正原因。”市场管理部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先后引入过诚新、永达、和平、百联、东昌等多家二手车经销商,从营业情况来看,都处在亏损的状态。

  普遍观点认为,税制设定是二手车经销企业普遍亏损的原因。由于二手车经销商增值税率为2%,二手车拍卖公司为4%,而二手车经纪公司的增值税为零,仅收5%的营业税。以一辆10万元二手车为例,二手车经销商、拍卖商和经纪公司分别需要缴纳2000元、4000元和20元不等的税费。

  “不过,目前二手车经销商和拍卖公司也通过经纪公司来进行交易,规避高税额。”市场管理部负责人表示,品牌二手车经销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是导致现在主渠道不畅通的根本原因。包括场地、人力、交易方式等,品牌经销商在诸多环节都不能跟目前市场发展的形势相匹配。

  二手车99%的交易最终还是通过经纪方式来解决。国家设立的增值税,却面临收不上税的窘境。

  上海通用诚新二手车市场营销部新业务发展总监王晶坦陈,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有关二手车的条款没有给他带来惊喜,“税收问题仍旧没解决。” 

【编辑:王峥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