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购置税为小排量车“提速” 六成消费者受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车辆购置税为小排量车“提速” 六成消费者受益
2009年01月15日 10:30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这意味着在这一排量区间的汽车购置税减半。这一方案对市民购车和车市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记者昨晚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六成购车者会受益

  对于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特别是小排量车的购置税减半政策,业内普遍持欢迎态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昨晚21时发表声明,称这一政策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农村农业发展、有利于自主开发、自主创新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国务院的决定肯定会对今年汽车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刺激效应,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将会有效地促进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

  记者查看2008年1月至11月的国内轿车销量按排量分类统计表发现:1.6升及以下车型已经是市场的主力军。去年前11个月,1.6升及以下车型一共销售282.22万辆,占到整个轿车销售的61.51%,而1.6升以上到2.0升的轿车占到销售总量的27.80%,2.0升以上到2.5升的车型大约占9.77%。这表明,此次出台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将有超过六成的轿车购买者会受益。

  购置税是购车者购车过程中最大一笔税费开销。此前,各类乘用车的税率统一为10%,其计税价格为车辆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在目前市场上,1.6升及以下车型的价格一般都在12万元以下,其中1.6升车型的大部分产品已经掉入10万元之内。如果按照车价10万元计算,购买一辆小排量车在购置税调整后可以减少支出4200多元。

  以1.6升排量划分减税界限,具有可操作性强、优惠面大、见效快等优点。去年11月起,中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等向相关部委递交购置税减免建议书。建议中将减免车型分类更细,所有汽车产品按排量分为7大类,其中1.0升以下的购置税减免最多,仅按2%征收;1.0—1.5升的购置税按4%征收,以此类推,排量越高,减免幅度越小。因此,从政策力度而言,要比一些专家之前预测的要略小一些。

  汽车社会结构调整的信号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汽车消费税调整和燃油税改革,从去年下半年起,大排量车销售疯狂增长的势头有所遏制。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1—11月,排量在2.0升—2.5升的乘用车销售同比下滑2.49%;排量在2.5升—3.0升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6.72%;排量在3.0升—4.0升的乘用车同比下滑9.46%。与此相对的是,排量在1升—1.6升的乘用车渐成车市增长的主力军,同比增长18.69%。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1.0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市场仍然没有转暖,同比下滑3.27%。此次购置税减半政策出台后,1.0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能否走出多年来的低迷状况,仍有待观察。

  在这份汽车业振兴规划中,有关培育汽车消费市场的政策中,还有两条重要措施:一是“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二是“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 前一条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有较大的作用,对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也是一大利好。虽然具体方案未定,但50亿元补贴对上汽通用五菱、天津夏利等微型车企业而言,将明显有助于订单的增加。而目前,国内仍然有部分城市对小排量车在上牌等方面予以种种限制,如果这些不合理的土政策都能真正得以清理,不仅对短时间内拉动内需有帮助作用,还会对调整我国汽车社会结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主任朱君奕说,从具体内容看,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对于小排量经济型轿车销售和农村市场微型车销售促进作用是最大的,但对于拉动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购车者消费需求刺激还不明显。有关专家表示,新政策对于工薪阶层首次购车者的刺激较大,因为这部分购车者一般会选择1.6升及以下的车型。而大多数有车一族在更换新车时,多不会再选择小车型,因此政策对这部分人影响较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汽车频道

【编辑:赵婕
    更多汽车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