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一条“北京硕士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称没安全感”的新闻引发了公众热议,当事人小姚称就算老板给加工资,也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生活在北京让他觉得很没有安全感。无独有偶,很多比小姚收入还要高的白领也纷纷表示充满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有人说这是中高收入阶层的矫情,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认同。收入不低却无安全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 来算算每月需支出多少
  • 小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房租租金1500元;每个月基本伙食费约1200元,但如果算上应酬(同学、同事近期结婚的特别多),还要多花约500元。加上交通费、手机费、上网费、水电费等开支600元,以及每个月寄回家的500元,小姚每个月的积蓄不足2500元。“跟小姚这样的单身贵族相比,已经组成家庭的人更是要承担多得多的花销,包括水电费、交通费、生活费、房贷、小孩教育费等等。毛女士是北京 某商场财务部门中层管理人员,每月税前收入约为1.5万元。在她看来,自己的工资水平连“小康”都达不到。毛女士表示,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感”,不管薪酬水平如何,都在为“挣钱”而奋斗着。
  • 还有很多人月收入远低于7500
  • 像小姚这样毕业就能拿到7500元月薪已经相当不错了,年薪9万元已超过北京人均GDP约一万元,北京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只为人均GDP的40%,即3.2万元。调查显示,2011年北京职工年平均工资至少达53944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在北京月收入超过5000元就算白领,那么平均下来,在北京的职工都可算作白领。但是事实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月收入低于7500,很多还远远低于这个数,面对同样沉重的生活负担,他们怎会有安全感?
  • 没有安全感,是因为生活成本过高
  • 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一个感受就是,现在的生活开销太大,生活成本过高。有人说不敢逛商场,一件普通的衣服动辄就是一两千,上点档次有点品牌的没个四五千下不来,想要穿出点感觉,手一松一个月工资就没了;有人说不敢开车,油太贵,车简直成了吃钱的老虎;有人说饭店吃不起,更请不起……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后汇总到口袋里就是一个总开支,出紧逼而入不增,若再加上高房价高房贷,更是让人感觉活不起。诚然,不同收入等级的群体,都有不同级别的商品供应,但是引领生活成本向高处攀升的,是收入较高群体的带动。简单地说就是,这些生活的普通商品,你消费不起,但总有人消费得起,那么它们的价格就是以消费得起的人为基准,这样就使得大多数人感觉入不敷出,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能好到哪里去?
  • 没有安全感,是因为绝对收入并不等同于可供支配收入
  • 按照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北京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超过了12276美元的“标准线”,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人均GDP的约40%,比一些富裕国家至少要低10个百分点。从人均GDP到人均可支配收入,中间“蒸发”的不只一星半点,人们拿到手上可供支配的收入,远不如GDP的账面数字美妙。此外,可供支配收入低还来自于税收增速高于GDP增速,虽个税起征点调高使很多人受益,但大量间接税通过商品价格向社会转嫁,与物价高度关联,成为人们日常消费难以承受之重。正是税负沉重,税收富少穷多的逆调节,让人们无法从税负的二次调配中感受到制度公平,却反而要遭遇隐性剥夺。工资单上的工资与实际到手的工资之间还要经过税收这道坎,即使将钱拿到了手里,也不能代表你就可以像账面上那样完全对其进行支配。这种看上去工资很高实则很低的海市蜃楼现象,或许是白领难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 没有安全感,是因为保障制度缺失
  • 除了可供支配的工资数额低,生活成本过大,其实还有一层更深的隐忧使得人们无法获得安全感,即现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一些“因病返贫”、“一套房子消灭一个百万富翁”的故事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普遍觉得中国人小气、爱攒钱,不能像西方人那样今天花明天的钱,但背后的原因更令人深思。西方人可以预支消费,是因为不用担心无法生活,当荷兰人由于疾病、失业或者年老而不能靠自己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时,可以去领取社会保障金,来维持接近于“小康”水平的生活,在欧洲一些国家,即使不工作,也可依靠社会保障金来维持基本生活。而中国的社会保障还不足以让人们远离生病、失业、养老等问题的后顾之忧,因为有对未来的严重不确定感和担忧感,有对瞬间赤贫的恐惧感,当下城市人特别是城市白领,如何能找到想要的安全感?
保障制度不完善让人充满后顾之忧
有太多因素致使我们缺乏安全感
  • 有太多因素致使我们缺乏安全感
  • 经济原因只是城市白领缺乏安全感的一个因素,而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人们焦虑、担忧、不幸福。大学扩招,就业艰难,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成为很多人的失业季,刚刚结束象牙塔的生活,却已然要面对走向社会的破茧之痛;毒牛奶、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人们每天要入口的,是这些极没有安全保障的食品,我们每天都会问,到底吃什么才是安全的,却找不到可信的答案,因为往往上一秒还觉得安全的食品,下一秒就被曝不安全;医疗事故频出,医患关系紧张,大医院挂号难,药价被曝高出出厂价上千倍;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让很多人犹豫再三,老人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被碾儿童无人援手救助,社会冷漠让人心渐远。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我们不明真相,而明白后,却更无安全感,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使得我们成为无处安放生命的都市人。
  • 中高收入者的低收入心态
  • 物价上涨,支出过高,生活压力过大,使得很多原本有不错收入的白领心态失衡,焦虑、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不断滋长。很多年轻人家庭收支链过于脆弱,“月光族”、“负翁”普遍存在。对现实的不可控感使得他们心态动荡暗藏重重隐忧,造成安全感的缺失。虽则拿着别人看来不菲的薪水,自己却仍感觉捉襟见肘,感觉什么都太贵,什么都消费不起,这种低收入心态带来的挫败感、无力感。对大多白领来说,很难找到对生活和未来的“无忧感”,总觉得钱不够花,生活压力过重,也从而对“劳动致富”等传统观念产生怀疑。所有这些,又反过来加重着群体性的不安全感。

 安全感的获得是使人产生幸福感的必经途径,而城市白领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却使人难以触摸到幸福的脉搏。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成正比,但收入水平又不能完全带来安全感。这样的悖论,既归结于保障制度、收支差距等外部因素,也归结于个人内心的平衡,内外兼修,才是获得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