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儿童节来临,国内一些孩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过了这个短暂的节日,他们又要投入繁忙的学习中去。儿童节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天快乐,却带不来长久的减负。一家调查机构在5月29日举行的“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发布会上公布:儿童成长环境堪忧,培训严重侵占玩的时间,违背意愿、学习压力成为中国孩子最大的快乐障碍。将孩子培养成“神童”是多数家长的心愿,但“神童”真如家长想象的那样光彩夺目吗?

违背意愿、学习压力是孩子快乐的最大障碍
  • 5月13日,来自北京市的千余名小学生齐聚北京八中,赶考“神童班”,初试之后将有200名学生进入复试,50名学生进入最后一关“试读”,经过7天的全封闭考核,最终将有30名考生成为第19届“少儿班”学生。1985年经北京市教育局批准,北京八中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创办了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少儿班学制四年。招收有北京市户口、年龄十岁左右、具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智力超常儿童,经四年培养,使他们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初高中全部课程,即完成普通学生八年的学业。至今已有13届共400名学生毕业,成为少年大学生。他们高考的总分平均分比北京市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理)要高出120分以上。
  • 初试分为数学、语文、思维三大部分,整个考试从早上8点持续约到12点,其间安排两次休息。考生普遍反映语文、数学题量大,“语文、数学我都没做完。”一位小考生对父亲称,语文试卷长达10多页。据介绍,当天语文、数学全部为选择题,其中语文题为80多道,数学为50多道。北京八中超常班老师表示,题量大是因人而异,因为这么多考生竞争最终的30个名额,肯定有些学生感觉考题做起来比较困难。近年来,报考八中少儿班的人数居高不下,均达到千人以上,2010年更是创下了1700人的纪录。新纪录的背后则是孩子们巨大的学习压力,家长们为了培养他们心目中的“神童”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占用大量的娱乐活动时间,令孩子苦不堪言。
  • 据《广州日报》5月30日报道,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课题组对广州、佛山、东莞三市5所幼儿园中500多名0~6岁孩子的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广东80后父母虽然在教养方式上已经倾向于民主,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只有3成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正常发展,七成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最好是神童。
  • 与热衷“神童班”家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家长宁愿孩子成为班级的中等生。近日一篇名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文章在微博热传,作者的孩子虽然在班级成绩排名中等,但身为“中等生”的孩子比成绩更好的孩子更懂事,生活更幸福。作者的女儿是名副其实的中等生,班上总共有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自家的女儿,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 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而作者的老公则只能扮深沉。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 在一次亲友聚会上,大人们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 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此时,作者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在众人的催促下,女儿认真地回答: “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 “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 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作者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作者和老公也曾费过很多心思。 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 后来女儿的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 后来,作者夫妇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 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最后考试成绩不升反降。作者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 作者的女儿成绩中等,没有特长,但是为人热心,喜欢照顾同学,爱讲笑话,常常把周围的人逗的很开心。作者的女儿还会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 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同龄孩子赞叹不已。 女儿班主任告诉作者,她的女儿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面对这个这个荣誉,女儿称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女儿告诉作者:“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那一刻,作者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其实,这个小女孩的故事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很多读者。
欢迎参与调查
你最看重孩子身上哪些东西?
听话懂事
自由快乐
学习成绩
其他
欢迎参与调查
你看了本专题对儿童教育是否有所启示?
不知道
孩子不是家长期望的替代品
  • 在我国,对于神童的判断标准过于单一,培养机制也尚未成熟。国内一些“神童班”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高分低能”群体。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麦志强表示,现实中超常儿童和低智力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小,九成以上的儿童智力都属于正常水平。很多父母对子女都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成为这“家”那“家”,从小就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对孩子过度教育的后果就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学生的厌学情绪呈现出低龄化现象,厌学率出现年年增高的态势。这些厌学者中大部分都有着过早接受知识教育的经历,过早受到过“小学化”的灌输式教育。有学者指出,对孩子“拔苗助长”违背人才成长规律,过度注重学习成绩培养模式不但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更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塑造都是极为不利的。
  • 几年前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显示,所谓家长眼中成绩优秀的神童——高考状元们的职业发展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 一家调查机构在5月29日举行的“2012年城市儿童快乐指数”发布会上公布,违背意愿、学习压力是快乐障碍;儿童成长环境堪忧,培训严重侵占玩的时间,41%的孩子每个周末只有半天以内的自由;儿童成长的最大短期梦想是考出好成绩,年龄越大,越没“梦想”。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希望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成为“高分低能”的无用者,更不是家长社会盼望的替代品。教育的目标应当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教育的任务并不只是考试、分数等一些外在的物质化了的标准。对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首先是身体健康、人格养成、个性发展等等,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学生成长和一生幸福的东西。

 有多少人,渴望孩子成为英雄,但是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家长不应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刻意将孩子朝一个标准培养,“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解开捆绑孩子的枷锁,让他们自由、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