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UCloud成为创新工场全球AI挑战赛唯一GPU云合作方

2017年08月25日 1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25日电 近日,由创新工场联合搜狗、今日头条发起的“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正式启动,大赛将打造中国最大的科研数据集与世界级AI竞赛平台,此消息迅速刷爆朋友圈,成为火热话题。中国领先云计算服务商UCloud作为大赛唯一的AI GPU合作方,将为大赛独家提供AI模型训练服务(UCloud AI Train),为大赛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UCloud与创新工场是长期合作伙伴,凭借在AI领域强大的研发实力、快速响应服务以及自身平台稳定性,UCloud携手创新工场深度参与本次竞赛,将为AI大赛提供一套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可以支撑上百支团队同时进行AI算法训练与深度学习,以保障大赛中的一千到两千支团队顺利完赛。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创新浪潮,中国科技生态圈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之一,正进入AI产业化的快速应用阶段。首届“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是一个非商业化的竞赛平台,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科研人才,致力于打造大型、全面的科研数据集与世界级竞赛平台。竞赛设有共计200万元人民币奖金池,供参赛的优秀选手分享。

  UCloud CEO季昕华表示,UCloud的企业使命就是“通过云计算帮助梦想者推动人类进步”,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大方向,UCloud作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厂商,一直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希望能履行更多责任与义务来助推国家科技进步。本次AI大赛将有全世界优秀的个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互联网企业、创客团队参加,UCloud正助推中国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发展。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中长期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按照战略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面对万亿级产业规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抢滩布局人工智能,然而也只有与产业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才能发挥真正价值。“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旨在从科研角度出发,满足学术界对高质量数据集的需求,推进人工智能在科研与商业领域的结合,促进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研发人员共同探索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及应用创新。

  2017年首届“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面向全社会开放,基于百万量级的“人体骨骼关键点”和“图像中文描述”数据集,以及千万量级的“英中机器翻译”数据集,大赛主赛道将分为五个竞赛任务供参赛者组队参赛,包括人体骨骼关键点检测竞赛、图像中文描述竞赛、场景分类竞赛、英中机器文本翻译竞赛、英中机器同声传译竞赛。将来平台还会持续开放更多的数据集和竞赛。

  面对AI在多个行业的快速落地应用,UCloud也顺应发展趋势,早已做好人工智能领域战略布局。UCloud提出“CBA”战略(Cloud,BigData,AI),用来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生态。

  据了解,在人工智能领域,UCloud不仅提供基础IaaS平台的计算能力和存储产品,而且推出面向模型训练的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平台——AI Train和面向模型在线服务的PaaS平台——AI Service,覆盖了AI领域从模型训练到模型部署的需求。同时,UCloud也会与合作伙伴合作,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覆盖安防、教育、金融等领域,也将通过安全屋,利用AI技术让数据产生价值。

  在几十年的曲折前行中,人工智能先后经历了三次高速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识别算法阶段,这一突破性进展使计算机初步具备了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新知识,形成新决策以完成特定任务。比如,AlphaGo与人类最顶尖棋手进行对弈并获胜;人脸识别已广泛应用到新消费、新金融等领域。

  不难看出,近两年人工智能火爆,一方面是因为计算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指云计算;另一方面是数据增多,样本丰富,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数据大国,这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只有具备这两方面才能够做到深度学习。当前的人工智能需要更多优秀算法和场景落地,本次AI大赛是创新的方式,能够把全世界最优秀的头脑集中到一起,加快实现场景落地。

【编辑:李欢】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