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远超价格“警戒线” 正本清源严防煤价淡季攀高

2017年09月27日 09: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正本清源严防煤价淡季攀高

  □王璐 

  本该是传统消费淡季的9月,煤价却一反常态持续上扬,近期更是创下年内新高,远超发改委所定的每吨600元的“警戒线”,市场上有钱拿不到货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已是今年以来国内煤价第二次出现淡季走俏的局面。

山西太原煤炭集运西站内,工人为火车车厢装煤作业。(资料图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韦亮 摄
山西太原煤炭集运西站内,工人为火车车厢装煤作业。(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在八年3.1万亿元巨额投资和57亿吨超级产能的重压下,2012年下半年,中国煤炭行业结束“黄金十年”,逐步滑向“铁锈时代”,到2015年底煤价贱于土豆,坑口吨煤价甚至卖不过一方沙子,全行业近乎亏损。对此“病症”,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开出了去产能这剂猛药。

  时至今日,效果逐渐显现。今年1至7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13.7倍,达到近五年来最好盈利水平。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超出预期的市场挑战也接踵而至,今后如何更加精准地引导市场预期,积极理顺供求关系,合理巧用调控手段,将成为决定国内煤炭市场走向的“定盘星”。

  实际上,今年3月煤价反常波动已敲响警钟。彼时,随着供暖需求旺季的结束,相关部门酝酿恢复276日限产措施,而煤矿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有所加大。在供给能力削弱的背景下,市场形成单边预期,迅速升温的“恐慌性”需求带动煤价大涨,煤电矛盾再次爆发,期间宁夏七大火电厂曾联名上书直陈要害。一系列行政手段随后相继落地,包括分组赴各地督导电煤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和履约,要求加快释放先进产能,督促龙头煤企降价等,这才令国内煤炭市场降温,煤价也逐渐向“合理区间”回落。

  从趋势上看,煤炭市场上产能释放与需求增长步调不一致的痼疾尚未根除,成为煤价再次脱缰上行的主要推手。因政策协调尚不通畅,国内煤炭减量置换和先进产能释放进度偏慢。8月原煤产量仅有2.91亿吨,同比仅增长4.1%;进口方面,8月外贸煤为2527万吨,同比下降5%,补充置换作用有所减弱。9月以来,涉及减煤、环保、安监、汽运等方面的政策陆续出台,令煤炭供应形势更趋紧张。

  从需求侧看,当前虽是传统淡季,但发电耗煤同比持续快速增长,电厂库存需求偏低补库需求较强,并且冬储煤阶段即将来临,需要警惕随之而来的持续单边上扬的煤价走势可能产生的冲击。这种大起大落,对煤炭行业长期发展并无好处,对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等下游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言,也是不利的。

  就在这两天,有关部门再度出手保障供应。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既打好去产能的攻坚战,又确保煤市稳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迫在眉睫的具体课题之一。简而言之,要提前做好充分研究和预判,以间接调控为主,谨慎使用直接行政手段,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标准。用市场无形之手,让僵尸企业难以为继,让落后产能无利可图,最终实现新旧动能有序接替,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式。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

【编辑:张燕玲】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