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行业技能人才缺乏 威能探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11月30日 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行业技能人才缺乏威能探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威能工坊”学员在采暖安装现场

  中新网11月30日电 在中国新一轮消费升级中,舒适家居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但优质一线技能人才的缺乏也是舒适家居行业进一步提升面临的难题。业内普遍认为,高薪可以请来一位顶级的技能人才,但不能提升普遍的技能服务水平。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舒适家居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格力空调和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相关课程,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小松公司与康明斯在南非开展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喜德瑞在新疆、郑州等地建立合作培训中心,为经销商培养暖通人才等。威能中国率先暖通家居行业发起了“威能工坊”人才孵化项目,为行业探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中国暖通行业的“风向标”。威能在中国市场良好口碑的积累,一方面得益于产品的精工品质,另一方面则是专业的服务。

  为了解决行业技能人才培养难题,提高品牌口碑,威能走上了服务模式输出的道路。今年8月份“威能工坊”人才孵化项目发起,威能采用德国“双元制”模式,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行业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安装人才。

  “双元制”模式如何在中国推行

  上个世纪80年代,德国“双元制”模式率先在中国华东、东北等工业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实验,随后又被列入国家“八五”课题研究。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也就是说,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者相结合从而完成职业教育任务。

  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缺少了企业“元”的参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为继。原因是国内企业缺乏像德国企业一样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传统,因此有人认为“双元制”模式在中国是难以推行的。中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始终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在“威能工坊”项目中,威能中国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借助自身的商业平台进行招生和组织实践。培训教材由威能中国和合作职业院校共同编写。组织培训的教师队伍也由职业技术学校老师和威能中国培训讲师共同组成。

  威能技术及培训中心总监浦堃介绍,“威能工坊”经历了两三年时间酝酿和筹备,由威能中国牵头,考察中国五个城市、三十个安装现场和售后服务家庭,最终形成从教材编写、学校授课到家庭安装实践等全流程的培养方案。

  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成长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精髓是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成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工人。

  为此,“威能工坊”学员在前期的理论课程结束后,由威能中国组织进行三个月的实践训练。一名安装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一名学员。学员提前一天拿到工作任务,熟悉工作流程、目标,以两天为一个周期记录工作心得和困惑。

  “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合作的校企双方任务和分工是相当明确的。企业通过实训教师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及必要的职业经验。职业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有关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威能工坊”项目中,企业和职业学校不仅分工明确,并密切配合。第一个阶段的在校课程结束后,威能中国定期邀请职业学校老师到实践现场进行考核,针对学员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集中解答。威能中国还注重对学员的心理和职业规划辅导。“威能工坊”首批的19位学员设立1名班主任,由班主任长期跟踪,时时关注学员学习和生活。

  “威能工坊”打破企业藩篱,不只为威能自身培养人才,还将为整个舒适家居行业培养高标准的技术安装人才。威能中国总经理王伟东在“威能工坊”成立仪式上曾表示,威能不仅为自身培养人才,更希望照德国工业标准培养的学员可以服务整个舒适家居行业。未来“威能工坊”还会拓展更多的人才培养领域。

【编辑:李欢】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