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特派“天气”接上帮扶村“地气”
齐鲁大地上这五支队伍
让科特派“天气”接上帮扶村“地气”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王钟伟 武 军
虽然麦子、玉米轮番种,但因为缺产业、少技术、无资金,泰安市潘茂村民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事情在泰安市林科院研究员王迎到来后发生改变——后者将自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种”到当地,最终改变了这个村庄的命运。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这是科特派的使命,也是王迎的挑战。如何将特派员本身的“天气”与帮扶村的“地气”巧妙结合,这需要智慧,也需要方法。记者7月16日从山东省科技厅有关方面获悉,实施科特派制度15年来,山东一直在探索贴近农民需求、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农科服务模式,培养出农技服务型、成果转化型、培养乡土能人型、创业带动型、法人科特派助推型五种类型的队伍,模式虽不同,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扶贫目标上达到了一致。
做给农民看
只要尝到甜头,他们一定会做新技术的“义务宣传员”
七月的天气,热得像蒸笼,在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的会议室里,焦自高为记者切了满满一大盘西瓜,“现在西瓜都熟透了,先解解暑。”这位国内蔬果知名专家已与西、甜瓜打了三十年“交道”。
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大拿”“科技专家”担任科特派,成为山东科特派群体的主流,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比如这两年,焦自高研究员指导高青县小孟家村新建20个春秋大拱棚,通过推广菠菜—西瓜—丝瓜、菜花—黄瓜等轮作模式,全村瓜农户均增收1万元。
“村民掌握不了先进技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不理解也不参与,导致村里没有主导产业。”这是焦自高总结出来的经验:你需要发挥自己特长“做给农民看”,让农民掌握技术,乐于参与;只要他们尝到甜头,一定会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义务宣传员”。
农民脱了贫,焦自高也证明了自身技术与先进种植模式的价值,这是双赢。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四成左右。”这是前不久,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对外透露的数据。寻根究底,中国农业科技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一点,山东虽不例外,却早有准备——早在遴选科特派时,山东便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情况纳入通盘考虑之中。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希望将科特派扶贫与成果转化同步推进。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王迎把自己参与研究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四倍体泡桐新品种拿出来,在潘茂村建立了育苗基地。
王迎说,他为村里“量身打造”了发展华硕苹果和四倍体泡桐为主的林果特色产业,以“科技+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使贫困户有了土地租金、打工等多项收入,5名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未来的计划,该村将苹果园面积增加100亩,泡桐园增加200亩,建成100亩的高标准苗木科技示范园。
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王迎在这里既实现了成果转化,又完成了带着农民富的使命,可谓“完美”。
领着农民干
从欠账20万到盈余20万,她抓住了主要矛盾
苏楼没有楼,只有一片片低矮的平房和饥荒。这个位于山东泰安的小村子总户数570户,贫困户却占了200户。
在深思熟虑之后,泰安市林科院研究员王新花抓住了主要矛盾:培养“田间的意见领袖”。
经与村两委商定,她定了10名骨干,让他们做先富带后富的“中间人”。王新花是有眼光的,这些“意见领袖”脑袋活络,有一定的市场认知能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培训,让带头村民变成了技术能手和市场明白人,从而整体带动苏楼脱贫。
王新花的到来成为苏楼发展史上的“分界点”:旧苏楼欠债20万,新苏楼不但还清了欠款,还有20万盈余。
相对于王新花的“慧眼识才”,科特派潘林香换了一种姿势:她亲身上阵,充当起农民身边的“意见领袖”。
在冬季,由于没有了青草,动物吃的草料是园区废弃草和秸秆加工而成的“包膜发酵青黄饲草”,潘林香称之为“面包草”。“在此基础上,我再根据各种动物不同,添加饲料成分,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她笑言,草料加工项目,就是“把废弃青草变成羊肉”。
因为要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贫困户马灯云不能出去打工,但靠种地和养羊换取不到2000元的年收入,这让她陷入困顿。一年前,潘林香通过她服务的嬴泰公司送给马灯云1只嬴泰种公羊,并派技术人员到她家改造羊圈、搭配饲料、预防疾病……“一条龙”服务包含的技术,内涵复杂,但“傻瓜化”之后,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一年下来,马灯云的腰包多收入了1500元。
带着农民赚
亿万富豪到农村去创业,法人科特派让驴“跑得快”
经历过“就业—失业—自主创业”的艰难历程,现在的赵霞拥有两家企业和数以亿计的身家,但她和丈夫还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农村去创业。
洼里村地处“洼里”一到雨天,雨水聚集,村庄变成“泥洼”,是潍坊市“有名的”落后村。下定决心的赵霞面临着两方面的不理解:家人不理解,“企业做的好好的,到农村是自找苦吃”;村民不理解,“现代农业成本高,风险大”,一听建大棚需要十几万就打退堂鼓。
但赵霞是能人。她看好农业,觉得自己有能力带领大家伙脱贫。魄力必须要有,这从她与村民签的协议中便可看出:前者投资建大棚,村民只管种植;如果亏本,每年返给农民2.6万元工钱。
赵霞走的是一条“技术+市场”的路子。作为科特派,她可能并不懂技术,但却知道到哪里去找技术;作为创业者,她熟稔网络,对市场信息和“互联网+”的运作模式非常熟悉。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洼里村成了名村,村里合作社年产有机果蔬6000多吨,分红89万元,年人均增收1.5万元。
通过创业“带着农民赚”,赵霞并不孤单。作为法人科特派,东阿阿胶也在这么做。
“好吃难养活”的毛驴现在处境尴尬:一方面,黑毛驴的驴皮、驴肉、驴奶备受市场追捧,驴皮短缺,另一方面,散养驴规模下降、驴皮供应稀少,市场的恶性循环,成为东阿阿胶当家人秦玉峰的“心病”。
驴皮短缺的困难是暂时的,如果政府拉一把,依靠东阿阿胶的品牌、市场、技术等优势,带动群众一起养驴,既能解企业之困,又能为贫困群众找到一条致富路,进而形成大有希望的新产业。
成为法人科特派,是东阿阿胶毛驴产业的机会,也是贫困户的机会。通过产学研合作,东阿攻克了困扰黑毛驴产业的多项难题,并将技术推广,解决了农民“怵头”的养殖问题,同时,以“底线思维”保护养殖户利益。新建100个600头以上规模的养驴场,带动了近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致富——这是近三年,法人科特派东阿阿胶交出的成绩单。
农技服务型、成果转化型、培养乡土能人型、创业带动型、法人科特派助推型,这是十五年来山东省在探索科特派服务模式中打造的五支队伍。而事实也证明了,从实践中走出来的这五支队伍经受了考验,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