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产城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出现投资新商机

2018年11月09日 14:5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产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新商机

  肖雄 摄

  江门高新产业新城、惠州潼湖科技小镇、佛山机器人小镇……这几年,以特色小镇为载体,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不断涌现。有观点认为,这正是大湾区产业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有机构分析认为,在现代物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大量聚集的背景下,大湾区形成了“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叠加效应,并形成广佛肇、港深莞惠、澳珠中江等三大城市群,依托产业优势,区域一体化及产业融合正在被进一步推进。

  产城融合、城市群联动,给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带来新的发展前景,更为这片热土带来更多的机遇。

  城市群联动推动产业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提出前,珠三角地区就已形成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城市群。如今在大湾区更大的框架下,城市群之间的紧密协作、相互融合也成为大趋势。

  当前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群均具备独特的优势,且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正在打破壁垒,加速互动与融合。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陶汝鸿指出,广佛肇城市群由广州在科技产业创新及枢纽型网络城市方向的发力,携手在制造业上积蓄巨大能量的佛山、肇庆,将打破城界壁垒,在产业分工与布局上更加合理,向着湾区枢纽迈进。港深莞惠一带汇聚着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将伴随着港深一体化、深莞一体化的步伐,成为未来湾区创新中心。

  而在珠江西岸城市群,其与东岸的壁垒正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的建设利好而逐步被打破,东西两侧的资本、产业链将畅通无阻,未来以国际创新型城市及生态文明特区珠海为中心,带动中山及江门实现经济上的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各个城市及片区需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协同互补、融合发展,便可令各城产业遇到的短板问题迎刃而解。

  产城融合,寻找新投资机遇

  在大湾区东部,惠州潼湖科技小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今年9月正式开园,包括英唐智控、客如云等27家国内外科技企业和创新载体正式入驻。潼湖科技小镇同样地处大湾区重要节点,深、惠、莞交界的中心位置,距离深圳市中心60公里,距离惠州市中心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在大湾区西部,江门高新区、江门高新产业新城正在深入建设。这里距离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与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在10月25日举行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深圳专场投资推介会上,江门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江海区委常委李国和表示,江门高新区正是承接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产业辐射带动的理想之地。

  在如今的大湾区,产业地产成了香饽饽,各地规划不断涌现。不过,在东莞松山湖光大WE谷产业园总经理林建强看来,产业园区的投资和发展应当摒弃原有思维定式,不能停留在做房地产的概念上,“我们发现要把一个园区做好,核心是‘企业为什么要进入园区’,找房地产中介将企业吸引过来是错误的,因为定位不同,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要进入”。

  其他地产领域同样机会众多,戴德梁行高级董事及华中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邵丰指出,以写字楼市场为例,当前广州写字楼市场仍有较多价值空间尚未发挥出来,而珠江新城、金融城等地作为商务核心区域,仍旧被机构看好。

  陶汝鸿认为,在投资房地产的方面,对于一些比较成熟的公司、机构投资者而言,他们在开发决策的过程中,更看重租金回报率及未来各类价值的升值空间。而营商环境、交通建设、人才吸引、发展前景等因素都会对此产生影响。

  相关报道

  业内关注

  TOD开发、创新科技、智能制造三大领域

  在11月6日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及房地产引领大湾区投资商机”THINK-IN论坛,在分享环节,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陶汝鸿指出,大湾区未来的产业机遇将聚焦在TOD(包括空港经济)、创新科技及智能制造等领域。

  1.TOD开发

  TOD指的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创新科技和智能制造能否发展和提升,需要依靠‘催化剂’的作用,而TOD交通系统便是‘催化剂’之一”,陶汝鸿认为,受益于发展需求,TOD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在带动区域升值、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人口导入及完善城市功能上将大有所为。

  当前,逐渐完善的铁路、公路及机场交通网络,打通了城市间资源流动的脉络,为城市群及跨区域的经济往来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戴德梁行的统计,从2007年到2018年,大湾区内部铁路增长37%,公路增长57%,拟建、在建、扩建的机场达到5个,而就轨道TOD方面,陶汝鸿指出,大湾区内部分布着多达22个值得投资TOD项目的铁路枢纽。

  另外,随着交通路网的进一步完善,会有更多的区域形成新的增长点。陶汝鸿以中山翠亨新区为例,未来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翠亨新区有望成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桥头堡,当前该区域已经引入的龙头项目包括中兴、哈工大机器人、保利及万科等。

  2.创新科技

  在创新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大湾区拥有优质的人才资源、研发条件以及布局广泛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基地。未来将全面推动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往产城人融合方向发展。

  戴德梁行粤港澳大湾区业务发展总经理及高级董事江冰河认为,深圳作为湾区内活力科创的前沿,受益于多年来政策扶持以及自由完善的市场环境,已经培育了一条从行业巨头、独角兽、创业企业到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科创企业生态链。

  广州的传统制造业将在产业升级的浪潮带动下转型升级,加速IAB、NEM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加上雄厚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实现千年商都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大脑”的飞跃。据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公布的排行榜,在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排名第25位。

  而在香港,国际化的商业模式及服务体系、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令这里成为湾区内科技公司面向海外“走出去”的第一站,助力大湾区科创产业高效对接全球资本。

  正在形成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联动多个跨区产业区,未来将迎来更密切的互动,带领三大城市群创新科技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3.智能制造

  陶汝鸿认为,大湾区内部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并形成中新广州知识城、思科广州智慧城、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深圳湾生态科技园、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及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六大重点投资区域。

  而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大湾区内部同样各有特点,其中广佛肇区域偏重制造,在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汽车产业上领先,深莞惠区域偏重研发,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心、智能终端、精密智能设备等方面见长,珠中江区域则凭借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优势,在特色产业方面颇有建树,例如轨道交通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

  “各个区域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协同,向前推进”,陶汝鸿说。

  南方日报记者 葛政涵

【编辑:邢天然】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