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大管院本科教改:首创“商学+”生态系统 迎未来已来

2019年07月02日 1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7月2日电 “商学+科技”“商学+人文”“商学+数学”“商学+艺术”……不久前,当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下称“浙大管院”)本科专业教改后的首批学生入院时,迎接他们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而是经过“瘦身”、宽面、强师资后的“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浙大管院师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浙大管院师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2017年9月,浙大管院启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根本动力,围绕师资、学科、课程、创新实践精准配置资源;2018年8月,学院大胆“砍”掉相关热门专业,提炼萃取,原本的八个专业最终优化为工商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学位项目。

  “The future is coming,未来已来。”浙大管院院长魏江用四字道出了建立“商学+”生态系统以及进行本科教改的初衷。

  顺势而为 营造“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说教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毫不为过。作为浙江大学乃至国内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浙大管院把营造“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作为高校教改的突破口,可谓用心良苦。

  “当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整个产业或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打破专业的边界。”魏江表示,专业的概念建立于大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彼时的高度分工和标准化生产,要求人才专于某个领域,于是专业越分越细。但时至今日,互联网、大数据、开放生态,以及行业、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复合,再以专业“自设边界”自然不再适应。

  巨大的社会需求变化之外,浙江大学的自我定位也促使管理学院在教学改革上求新求变。“身处浙江大学这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管理学院的目标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领导者,要培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人。”魏江说。

浙大管院学生在交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浙大管院学生在交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而要培养此类人才,离不开大学的全能塑造。魏江表示:“大学是个万花筒,应当是一个能为学生提供涉略各种专业和学科知识的全方位平台。在当下变化如此迅速的时代以及未来,我们理应做领导者、改变者。”

  因此,无论是基于过去人的成长过程,还是当下行业与产业的需求,以及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打破学科边界,建立“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都将是大势所趋。

  在这套崭新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内,管理将同计算机、信电、工程、能源、化工、人文、艺术等各种各样的要素对接起来。

  魏江表示,只有在本科阶段经过全面塑造,让学生对市场、对社会、对未来有很强的敏感性,他们才能够跳出行业、跳出专业、跳出自己所在的空间,以更高的高度思考问题。“如果只局限在专业边界内,你只能在井底看到头顶的一方天空;而当你站在泰山之巅时,就能融通地看问题。”

浙大管院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浙大管院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相辅相成 本科教改成“商学+”生态系统突破口

  正是基于“商学+”培养理念,管理学院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人文精神与科技洞见,通晓商业规律和管理理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和商业领导者”的本科生培养目标,迈出了高校本科教改的第一步。

  围绕目标,管理学院大刀阔斧对原有专业“开刀”,通过“人+课程”双管齐下贯彻培养方案,最直观的成果体现在:原有的八个专业,最终优化为工商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学位项目。

  “大刀阔斧”做减法的背后,是致力于通识基础上的“全人培养”。调整后的三大“新专业”最大的特点是知识面宽了,体现了“一横做基础,两条腿走路”的培养思路。“一横”代表知识面,通识教育被视作管理学院本科专业教育的基石;“两条腿”则指专业基础和科技素养。一方面让本科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增强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等科技素养,用科教融合的方式加强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以会计专业为例,浙大管院会计学专业项目主任陈俊介绍,优化后的会计专业不再是狭隘的传统会计,而是“大会计”学科概念,整合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内容,面向公司金融和大会计人才开设课程,培养融合公司金融和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在符合学校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把专业学分降到最低比重,增加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平台课程等。大学就像一个‘农贸市场’,课程是超市,学生想在里面选什么课就自己去选。”魏江说。

  除了全面梳理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浙大管院也十分重视将育人与产业对接和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第一、二、三、四课堂的联动便可见一斑。

  浙大管院副院长汪蕾介绍,第一课堂是课内学习,即课程设置;第二课堂指校内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我们会为二年级的本科生配备科研导师。学生可以参与到导师的研究团队里,经过项目训练,不少学生能申请到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对其之后申请学校或继续深造等是很好的锻炼。”

  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管理学院集中优势资源为本科生提供诸多实践机会,如院企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去发现问题和基于本土管理实践做研究。第四课堂强调国际交流。汪蕾表示,“短期海外访学项目更偏重开拓眼界,现在我们正在集中做一些学分交换的长期项目,其中部分针对创新创业。”

  汪蕾举例,为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管理学院设计了两岸三地和新加坡的访学项目;在科技素养培育方面,学院把目标放在硅谷,通过与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建立交流项目,让学生去洞察科技前沿,培养其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和管理素养。

  “国际化培养、对接产业,体现了管理学院对每个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其实这就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教育。”汪蕾说。

  回过头来,管理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何要从本科教学开始?魏江认为,教学是牵动整个人才培养系统运转的抓手,而本科教学改革的启动,必然带动整体资源的相应调整。因此,只有从本科教学改革开始,才能促进“商学+”人才培育生态系统的建立。

  在魏江看来,一流的“商学+”人才生态系统不是“培养”出来的,“它一定是因为有这么一个空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环境,自然而然形成的。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教师,都是这个系统中的核心要素。”

  “未来,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中将诞生很多杰出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再过10年、20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密集型的教师人才队伍,能够挑战哈佛和斯坦福等全球顶尖高校;而一流的‘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一定会超越北京和上海。”魏江说。(完)(张煜欢、刘方齐)

【编辑:郭泽华】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