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庭微工厂撑起一片“绿荫”

2019年07月04日 16:4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家庭微工厂撑起一片“绿荫”

  新华社石家庄7月4日电(记者秦婧)整洁干净的四合院里有一棵高大茂密的老杨树,有风吹过带来阵阵清凉。树荫下,贫困户张汉英讲起了他的微工厂,“最近又新添了两个人,听着嗡嗡的机器声,心里真是高兴!”

  今年54岁的张汉英是河北省辛集市位伯镇礼璨村村民,年轻时手脚勤快,边种地边打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幸福安稳。谁曾想,2017年张汉英突患急性白血病,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一下陷入贫困的泥沼。

  眼看着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中,辛集市找准路径、增强“造血”功能,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身体状况渐渐稳定的张汉英也有了新打算。“不能总等着政府救济,政策这么好,咱有腿有手,自己要干才行。”

  张汉英所在的位伯镇是全国有名的“手套童帽之乡”,全镇有300多家生产商。镇政府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帮助贫困户建立了“家庭微工厂”。政府资助贫困户电脑缝纫机,对其进行技术培训,贫困户从生产商处领了原材料后,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加工手套挣钱。

  了解到张汉英的愿望后,位伯镇政府资助了他两台电脑缝纫机进行手套加工。刚开始只是张汉英一家人搞加工,后来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他把自家北屋的客厅腾出来做车间,又购置了10台缝纫机,吸纳了周围10余名村民,他们就近到这里来做工。现在微工厂每天能缝制四五百副手套,机工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

  礼璨村村民李秀兰和杜群肖都是贫困户,均已60多岁,身体孱弱,无一技之长。在镇政府的帮扶下,张汉英安排她们在自家微工厂当副工,主要做给手套翻面、剪线头的活儿,平均每天挣30至40元。

  “种下一棵树就有一片凉。我的微工厂也要像这树一样,有多高,就尽可能地带来多少凉。”张汉英说。

  “生活的贫困不可怕,怕的是思想的贫困。”位伯镇负责人表示,要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利用产业优势,推广家庭微工厂产业扶贫模式,同时激发贫困户志气,让身边的榜样带动其他人,早日脱贫致富。

【编辑:左盛丹】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