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与民企共生共荣

2019年10月22日 10:06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 

  众邦:贷款全部投向民营和小微

  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与民企共生共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通讯员 夏林波 何博

  “当时因资金短缺,差点因不能及时交货而违约,众邦银行的75万元贷款2天内到账,让我们度过了艰难时刻。”武汉畅维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提起今年初的经历,仍心怀感激。该公司所处的新能源汽车配件行业正飞速发展,一次违约可能就会在竞争中掉队。

  这只是众邦银行服务100多万户小微企业、个体业主的一个代表案例。作为湖北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民营银行,开业两年多来在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上,实现了自身跨越发展。

  10月20日从众邦银行获悉,该行3季度末贷款余额达到18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9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而且该行企业客户中,100%为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

  服务小微,再添利器

  “很惊喜,没想到申请贷款这么容易。”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武汉涓达贸易公司总经理吴秦,在手机简单操作一下,几分钟后即获得“众税贷”30万元,解决了旺季备货资金周转难题。

  9月29日,由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湖北银保监局联合举办的“线上银税互动”推进会暨签约仪式上,众邦银行“众税贷”正式上线,成为湖北开展“线上银税互动”的8家银行之一。

  在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上,众邦银行再添利器。该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把小微企业纳税数据实时在线变为“真金白银”的贷款额度。按时纳税的小微企业,提出贷款申请后,两三分钟即可获得信用贷款额度,并可秒速提款。额度在2年内循环使用,随时借、随时还。

  推出“众税贷”,是继“众链贷”、“众微贷”等产品后,众邦银行展现互联网交易银行特色,发挥技术储备优势,助力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科技,催生核心竞争力

  “民营银行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众邦银行行长程峰说,民营银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着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光荣使命。

  作为一家诞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民营银行,众邦银行从成立第一天就意识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进步,为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支撑,要想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

  金融科技是众邦银行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相比较于主流银行,该行是一家金融科技色彩强烈的新型银行。全行350名员工,60%以上是大数据和科技研发人才。在科技投入上更是“大手笔”,2018年1.5亿元,2019年预算为1.9亿元。

  通过数据挖掘和科技赋能,获取真实、全面、准确的小微企业数据,构建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大数据体系,成为该行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众邦银行打造了“洞见”行为分析系统和“倚天”大数据智能风控决策体系,通过100多个数字模型、6000多个数据维度对小微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风险识别,有效破解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导致的融资窘境。

  融入产业生态,服务“无处不在”

  “银行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这是对未来银行发展趋势的一句预言。

  在服务小微企业上,众邦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把金融服务从传统的售卖产品转向融入客户经营场景、产业生态圈。该行与农产品B2B交易平台“中农网”合作开发的智慧蚕茧收购链,成为融入产业生态圈的典型案例。

  湖北多地茧农手中都有一张IC卡,详细记录着茧农的住址、劳力、桑叶面积、蚕房面积,以及每次出售的蚕茧数量、等级、价格、成交金额等数据。茧农凭IC卡到茧站完成茧丝交易,并通过IC卡将相关数据传送到中农网后台。众邦银行依托中农网提供的完整数据及实物动态监管保证,为茧丝采购商融资,并将采购货款直接打入茧农银行账户中,茧农的账期从过去的半年变成了2小时,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的良性运转。

  随着产业互联网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依托产业生态提供金融服务成为银行的优先选择。为更好服务小微企业,众邦银行建立了“传统核心+互联网核心”的双核心技术系统,既能满足银行基础金融服务,又能快速连接交易场景。在此基础上通过B2B2C模式,利用可搭建、组件式、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实现金融服务“即插即用”,把银行开在数十家互联网场景平台中。虽然只有一个实体网点,但众邦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已经迈向“无处不在”。

【编辑:黄钰涵】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