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以票定信、金融赋新,优化营商环境

以票定信、金融赋新,优化营商环境

2020年02月20日 10:25 来源:北国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酵,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只“黑天鹅”的出现,让许多企业损失惨重。

  如何保证资金链不断裂,生存下去,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当下关心的问题。

  作为智慧财税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百望云从发票数字化入手,一直致力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通过发票这个全新的风险管控维度,为中小企业赋能。

  在百望云的赋能下,众多中小企业得以持续良性发展。百望云的这一做法,也普遍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近日,《首都金融》在其“金融科技企业”栏目版块,对百望云在帮助金融机构提升信贷审核效率和中长期风险管理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高效便捷获取贷款,以票定信,全方位赋能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先进做法,进行了报道。

  \

  以下为报道原文: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大潮正在不断重塑传统业务模式,包括银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在探索全新的运营模式。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高信贷效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字时代每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独角兽企业百望云坚守定位,主动创新,以“发票数字化”为根基,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基于海量发票数据背后的真实交易关系构建起供应链交易数据网络,打造新供应链场景下的小微企业智能信贷服务,提供以发票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风控信贷决策支持和信贷管理产品,帮助金融机构提升信贷审核效率和中长期风险管理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高效便捷获取贷款,以票定信,全方位赋能普惠金融发展。

  以票定信,开启融资新思路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年度排名,中国已连续两年进入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经济体的行列,综合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

  但在分析与排名领先的经济体的差距时可以看到,报告中得分较低的指标即:“小微企业获得信贷难,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机构,金融产品还很缺乏。”

  这既是由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需求不匹配决定的,也体现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对中小企业而言,获得信贷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抵押物,外部融资成本高;二是自身管理不规范,缺乏较好的信贷资质。对金融机构而言,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进行前期审核和后期跟踪,但面对小微企业群体平均只有3年寿命的现状,其投入产出比很低,风险却较高。恶性循环下来,很可能银行花大半年走完了贷款审核,贷款刚发放出去,小微企业却错过了最佳成长期,倏然而亡。

  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提振经济活力,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对外公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 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全文,文内明确提出,让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

  百望云研究院认为,要做好普惠金融,面对全国8000万小而分散的小微客群,传统小微企业资信审核要求和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的迫切需求,需要创新构建全线上、高效率的标准化产品体验和风险管理流程,将小微企业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做好,平衡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的投入与产出,将银行与小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和信用打通。其中的关键在于寻找一个核心数据和场景支点。

  “围绕企业真实交易产生的发票数据,恰好成为了企业申请贷款的非常好的信用资质证明。由于发票上能够显示企业的交易金额、交易对手等颗粒度较高的数据信息,银行不仅能管控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了解企业未来的营收,还可通过发票状态实时的监控,减少税务数据造假风险,同时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产业链的数据追踪,能够实现行业、地区的全覆盖。”百望云数据金融科技业务中心副总经理金鑫表示。

  相比纳税申报数据,发票信息具有高实效性、高数据维度特点,更具企业信用表征的优势。以一家年度纳税额为100万的企业为例,通过发票数据,金融机构可以了解,100万的纳税额是由企业的十笔交易形成还是一百笔交易形成,并且可以分析企业的交易对象是谁,双方的交易稳定性如何,从而更好地确认100万的纳税是否等同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发票数字商业平台”即提供核心数据抓手,又是真实交易背景的供应链交易网络场景,是普惠金融业务绝佳的土壤。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百望云推出小望金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模型+平台化架构+企业财税标签”,通过搭建以发票数据为核心的风控模型,为企业建立全新维度的信用画像,帮助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监控运营风险,建立起一套精简且准确高效的信息交互渠道。

  百望云助力普惠金融“提质”“增效”,实现贷前搞得定,贷中看得清,贷后跟得住。因此,包括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网商银行等全国50多家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均与百望云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完善发票数字化升级,是以票定信的前提

  信贷业务是资金和资产两端的握手,数据化信贷业务则依赖于金融机构技术创新和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才能完整构建一个闭环的信息链路。百望云凭借在电子发票业务上的优势,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微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2020年专票电子化又为更广袤的小微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机会。

  从数据上看,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约是50%左右,对就业的贡献是60%-70%左右。“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此外还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他们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近年来,随着“金税三期”的全面上线,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全国征管数据大集中,企业钱、票、数受到全面监控,以往部分企业隐瞒收入、违规获票等作假行为再难藏匿,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财税管理能力实现规范运营。

  \

  百望云研究院认为,由于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较低,缺乏完善、规范的企业财税制度,存在财务核算混乱、财务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这导致他们不但承担了更高的涉税风险,还无法应享尽享政策优惠。

  百望云成立以来,形成了票财税一体化云服务、财务供应链协同云服务、普惠金融服务云服务、电子发票云平台、C端发票云平台五大领域的发票全流程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服务客户过程中,百望云积累了丰富的全行业、全场景解决方案,这帮助百望云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业务场景与需求,通过模块化方案提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覆盖了百万级中小企业市场,能够快速为中小微企业普及发票数字化能力,让他们在较低成本情况下,快速完成系统对接,全面提升企业涉税管理能力。

  这些产品在助力企业规范运营的同时,还为企业构建征信大数据体系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贯穿贷前审核、贷中预警、贷后管理的企业信贷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提升自己账目的清晰性、规范性,从另一个维度帮助金融机构更快的审核,更全面的监控。使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更良好地互动。这种贯穿企业信贷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多视角的管理服务,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有效解决了融资难题,助力了普惠金融的普及与落地。

  “区块链+金融”,创新数据流通新空间

  数据的价值在于连通。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成熟,“区块链+产业”正在成为可能。可以想见,区块链技术一旦成熟,基于区块链的城市间信息、人才流动、资金往来、征信报告等数据会实现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有助于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有序高效流动。

  以区块链电子发票为例,在链上的电子发票,更好地承载了发票的全要素信息,更全面地展现了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是非常好的“区块链+产业”的汇总数据集群。

  百望云不仅实现了区块链电子发票与传统发票一样归集、流转、报销的闭环,提升业务效率,实现复杂的商业流转。更重要的是,百望云利用区块链电子发票可实时反应企业真实交易行为、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资产实力且不可篡改等特性,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银行金融风险评估、票据资产核验领域,创造新的价值链条。

  在与银行合作的资产核验业务中,百望云增加了票据链全生命周期记录功能,所有票据资产信息及经办人对票据资产进行的操作轨迹都会被全程记录在区块链上并共享。金融机构可通过区块链提供的共识查询功能获得操作预警,当系统出现重复核验、重复监控或出现黑名单企业时进行预警,从而实现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协同,避免重复质押、减少系统性风险。

  这为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效率、加强贷后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

  除此之外,如果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得到充分推行,那么在区块链平台上要存储海量发票数据,这些数据可反映出其背后复杂的产品交易信息、资金流转信息、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等等,基于此,可呈现出区域间的商品指数、企业发展指数、区域活力指数等,为区域税务决策分析、产业政策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

  “届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整合区块链上的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政务数据(即工商及税务等官方掌握的企业数据)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数据,挖掘企业实时数据价值,随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实时调整信贷策略,做到既深入普惠金融,又不被高风险所伤,确保产出与投入始终稳定在合理区间内。”百望云首席战略官杨正道对未来如此展望。

  随着数据全方面数字化,金融科技企业会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挖掘数据价值,让金融科技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实现模式的创新,让普惠金融惠及更多企业。百望云也希望与更多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聚合资源、挖掘数据,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等领域展开更多更深入的合作,为企业数字化升级、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首都金融》简介

  “首都金融”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立足首都金融热点、关注中国金融改革、放眼全球金融发展,“首都金融”主要为首都金融人士和市民提供金融资讯、金融交流、金融知识学习和生活互动的平台,是首都金融从业人员的数字金融家园。

【编辑:陈海峰】

产经频道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