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抢跑新基建 长虹的底气来自哪?

抢跑新基建 长虹的底气来自哪?

2020年05月26日 15:5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对于新基建,长虹近年来可谓是未雨绸缪,通过围绕主业上下游价值链的拓展,长虹在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个崭新的“科技长虹”也终于浮出水面。

  新基建亟待破局关键技术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这一概念,并于2019年3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和范围,提出“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融合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和创新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5月21日,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广受关注的“新基建”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新基建”在很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中占据重要位置。

  据了解,“新基建”将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并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借助新兴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可能,甚至推动产生新兴战略产业,带来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改变。

  有关分析认为,5G、云计算、AI、物联网、区块链会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工具,这样的未来可以触摸。新基建的风乍起,随着数字化的价值潜力还将不断被挖掘出来。但也要注意到,新基建在很多关键技术上依然受国外制约,亟待突破发展瓶颈。

  产业冠军诞生非一日之功

  据了解,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目前长虹已涉足其中六大领域,在细分应用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相关领域诞生了众多的产业冠军。

  比如在5G领域,三年时间,长虹旗下的爱联科技已成为了中国内地最大的物联网无线联接模组与感知应用产品及服务的研发与智能制造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为超过2.6亿件产品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联接服务。成为中国物联网无线联接行业的隐形冠军。而爱联的前身是长虹器件科技公司高频产业,是长虹国企改革和骨干员工持股试点的重点单位,由长虹控股集团控股。

  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等其领域,这样的产业冠军在长虹还有很多,但外界却知之甚少。像长虹华意是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十多年保持着国内冰箱压缩机行业市场份额第一。据估算,目前全球每4台家用冰箱压缩机中,就有一台来自长虹华意;长虹佳华是中国最大数据存储方案提供商,被业内评为“IT存储产品分销卓越企业”;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大轨道交通电源系统提供商;长虹华丰是中国最大轨道交通电源系统提供商。作为国家航天工程的重点合作伙伴,先后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了九大系列、1400多个规格、5万多只电连接器及相关配套所涉及的各个系统模块。

  中国电子商会秘书长陆刃波表示,目前包括长虹在内的很多家电企业都在转型,长虹的优势在于, 其业务范围广泛,不仅有2 C的家电消费电子业务,还有2 B的企业级业务优势。由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都是相互联动的,而长虹在这些方面都提前进行了有均衡的布局。因此,“新基建”有几万亿的投资规模,长虹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数字化转型加速智造落地

  “新基建”是当下社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物,时代的发展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再到现在的数字经济时代,每一次的变化都将改变经济的拉动引擎,现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已成为新时代的经济驱动力,这些新驱动力涉及的领域与传统基建不同,技术门槛高,大多数都属于新兴产业。

  近年来,不断与时俱进的长虹,在企业体制机制转型的同时,还开始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并通过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培育核心技术,打造长虹产品的“技术标签”。

  对于国内家电制造业来说,高精尖的制造能力短缺,而简单加工的制造能力过剩,因此迫切需要从规模制造向精益智造,从低价低端向高端高附加值,从OEM、ODM向自主品牌转型升级,否则面临淘汰风险。对于长虹来说,这一次战略转型是从互联网向物联网,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从国际化布局向“做强、做优、做大”转型升级的大跨步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长虹在新基建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机会。目前,工业互联网在新技术、新需求的刺激下,正在高速发展。在5G、AIoT等技术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主要特点包括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供需精准对等。长虹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有很多积累,是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先锋,这种能力未来除了支撑长虹本身的发展之外,还可以有外溢效果,赋能更多的传统制造企业。

  从上可以看出,在巩固家电版块优势的基础上,长虹也在向更具发展空间的平台型的科技创新领袖转变,从单纯的硬件制造企业,进化为用户服务的平台和开放的智能制造的服务平台,一个新长虹已破茧而出。

【编辑:房家梁】

产经频道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