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节)

建设成就篇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 “现代农庄”在广东崛起


中新社广州八月十三日电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现代农庄”在广东崛起

中新社记者 张传熙
五十年的沧桑在南粤土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而此五十年间,农民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则是广东过去漫长岁月中最灿烂的闪光点之一。
新中国建国之后的约三十年时间内,广东农业的单一化经营非常明显。有人用“枯寂乏味”形成那时农民平淡的生活:农民在生产队里集体劳作,一年到头实际收益无多,生活过得比较富庶的实际上是粮食略有节余的人,也就是壮丁多、工分高的家庭。稻米在很多人家看来是唯一可衡量的财富。农民婚娶首先看的是人家家中的粮仓。而用钱首先想到的是将粮食拿到集市上去变卖。
公社化的集体劳动、按“工分”分配的模式限制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一直无法腾飞,而这也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业的大变革、大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上善于精耕细作的南粤农民终于在改革的风云下,纷纷“揭竿而起”,成为中国改革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广东农民近年走出了几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的进城经商,成为城市内的边缘居民;有的创办乡镇企业,成为叱咤风云的新农商、新厂主;而一些则逆“洗脚上田”的潮流而动,转而掉头“杀”进田野,带着全新的商品经济观念入主农村,开始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现代农庄”经营。
“现代农庄”经营,为广东农业涂上了耀眼的一笔,也为未来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表现在:
其一、将海外最有名的菜蔬“收归己有”。广东农民绝顶聪明,为了适应“讲饮讲吃”的新的消费潮流,他们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几乎海外流行什么就引进什么。如台湾的菲菜花、美国的樱桃番茄、甜豌豆、紫椰菜、西兰花、夏威夷木瓜、荷兰青瓜等,这些外来菜渐渐出现在民众餐桌之上。新品种的大量引进既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也大大刺激了农村的经济,广东的蔬菜生产也因此变的气象万千。去年,广东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一千四百多亩,农民的发展因此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其二、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研究过去五十年,有专家认为,广东农民的进步一是导入了市场经济观念,二是学会了科技种田。在广东农村,人们可以看到不少成片的大棚隐约出现在田野之中,这便是基本上具备现代化特色的“蔬菜工厂”,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地方。目前全省开展这种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单位已有五十多家,建起各种大规模的大棚和温室二千五百多座,其出产的高效、洁净的无公害的蔬菜正源源不断销往市场,“飞”到海外,农民新的发财梦在这里变为现实。
其三、集团式“现代农庄”经营活跃。在长期的摸索中,广东找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的发展农业新路子。目前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有八百多家,其所带动的农户超过三百万。这些新型农庄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感到震惊。地处山区的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对“黄鸡”新品种进行规模化选育,并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运作,目前,该公司已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三黄鸡饲料集团。至于利用互联网推销产品,在南粤农村也渐成风气。(完)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