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节)

民族地方篇

半个世纪的跨越:八闽公路建设辉煌

中新社福州九月五日电 半个世纪的跨越:八闽公路建设辉煌

中新社记者 陈国明

一位别离故乡五十年的闽北籍老台胞返乡探亲时,特意乘车游览八闽,一条条宽敞、笔直的公路飘带般穿山越岭,纵横交错,令他惊叹不已。八闽公路在这位来自远方的游子面前展示半个世纪建设的辉煌。

福建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境内山峦重叠,溪谷纵横,称之“东南山国”。民国初出版的《道路月刊》曾这样描述:“闽省腹地,山脉绵亘,道里崎岖,鸟道盘纤,羊肠迫隘,陆行百里,动须旬日”。这就是当年福建公路的写照。一九一九年,福建省开始修筑第一条公路---漳州至浮宫公路,至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时,全省勉强能通车的公路仅九百四十五公里。

新中国诞生后,福建人民不畏艰险,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一五”计划期间,福建省有计划地改造闽西南干线,并开辟闽东福州至温州干线以及若干地方公路,扩大了通车县份。至一九五七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有六千多公里,不通车的县只剩五个。一九五八年开始进入“大跃进”时期,全省掀起了群众性修路热潮。三年中,新增公路七千二百多公里,但由于急于求成,导致公路建设质量低劣,仅有一千四百多公里能符合当时规定的公路标准。一九六一年,省交通厅决定重新恢复原有的公路管理体制,使公路建设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到一九六五年底,全省公路里程增长到一万四千二百多公里。

八闽公路建设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间。一九八七年建成当时全国最长的隧洞式公路隧道---福州鼓山隧道,及全省第一条一级公路福马公路。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0年完成福厦路改造。这期间,一大批结构不同、造型各异的桥梁横空出世,展露在八闽在大地上。如:一九八四年建成的泉州大桥,一九九0年建成的福州洪塘大桥以及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建成通车的全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大桥等。十四年间,全省共建桥梁三千多座,其中大型桥二百多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省公路建设以每年新增一千多公里的速度递增。至一九九二年底,全省拥有公路近四万二千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土地上拥有公路三十四公里,公路密度居全国第五位,基本形成了以省会福州和沿海港口城市为中心向内地辐射的公路网络。一九九二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果断作出决定,用八年时间,兴全省之力,集中力量全面改造省内“两纵三横”国、省道主干线和部分经济繁忙路段共四千公里,称之“先行工程”。

此后,从闽东到闽西,从武夷山麓到九龙江平原,处处展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筑路图。至一九九六年底,“先行工程”胜利结束,全省投资一百三十亿元建成二级公路四千公里,其中水泥路面三千多公里,福建水泥路面跃居全国各省前列,省境内五条国道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先行工程”使全省九个地市之间都有一条高等级公路相通,集装箱车可以自由往来山区和沿海。

五十年间,福建公路里程增长了五十倍,桥梁发展到九千多座、近三十万延米,隧道已有五十座、总长三点一万多米。现在,四万八千公里公路密布在全省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四千多公里高级公路犹如蛟龙游走八闽,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一道道桥梁如一道道彩虹跨越江河,一座座隧道似利剑剌透重山,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公路网已经在福建形成。

海峡西岸腾巨龙,大路磅礴走八闽。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泉厦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福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一九九八年九月八日,厦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到来之际,一百四十公里长的福泉高速公路也将竣工通车。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