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节)

社会生活篇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 穿出个性来 生活多姿彩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六日电 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穿出个性来 生活多姿彩

            中新社记者 闫晓虹

  北京今夏穿什么的都有,什么色彩的都有。人们穿出了个性,穿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回顾中国服装半个世纪来所走过的道路,好象是在叙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五十年代,列宁装、中山装、人民装一直是人们的首选。苏联花布、毛蓝布都曾在全国流行一时。其后,蓝色的卡其布深受男女老少的青睐,举国上下可谓是一片蓝色的海洋,但服装的款式异常单调,只有十种之多。

  那时,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风气。在许多家庭中,衣服都无一例外地成了“传家宝”,它经爷奶传给父母,再由父母传给子女,由于是多子女制,一件衣服则又经常由长子再传次子,以此类推。

  六十年代,“文革”开始前,原本单色的服装稍稍呈现出一点杂色,这在总是激情浪漫的文艺团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所谓的“修正主义”苗子开始稍稍抬头,中国服装总算走近了张扬个性的时尚边缘。

  但很快,随着“文革”的兴起,中国服装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被淹没在了一片国防绿的军装里,军服成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时尚。几乎所有的妙龄女郎都幻想着能“绿”装素裹,尽显“妖娆”。

七十年代,中国服装被老外称作是“灰蚂蚁”、“黑蚂蚁”、“蓝蚂蚁”。无论男女老少,也不管是何种职业,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千人一面,万人一体,个性不能被张扬,只能被打倒。后来,人们还对天蓝色及红色大翻领的运动装情有独锺,因为它们常穿在深受爱戴的乒乓国手身上,尽管他们还不敢被老百姓公然称做为心目中的偶像。

  一九七八年,中国服装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重大转折。从单一走向多元,它经历着改革前的剧烈阵痛。

  八十年代,中国服装首次引进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样式,踩蹬裤、牛仔裤、喇叭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休闲装、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这些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卷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分辨着、感知着、追踪着、模仿着、争议着,新旧杂陈,确实有点令人措手不及。

  喇叭裤可能是最受争议的一种服装,它的大肆繁衍及迅速流行的确令人瞠目结舌,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喇叭裤加长发的男青年形象几乎成了不正经、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代号。通过关于喇叭裤的功于过、罪与罚等问题的探讨,人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张扬个性,尊重自我的年代。那种千人一面的现象是一去不覆返了。

  但在着装方面,中国的老百姓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大家在选择衣服时有一种盲目的从众性和趋同性。一时间,要麽街上都流行红裙子,要麽都流行黄裙子。大家在街头或聚会场所,经常能看到和自己穿着等同的各色人,但通常并不感到尴尬,而且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中国服装业在开始睁开朦胧睡眼看世界的同时,也跃跃欲试地想在世界时装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九十年代,休闲装深受人们的青睐,服装的功能性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和重视。以衣服为主流的时尚已变得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切不单单是彩发、黑嘴唇、松糕似的厚底鞋、透明装、露脐装、内衣外穿等等所能涵盖得了的。

  人们在购买服装时也越来越出手不凡,可以花近万元买一件皮衣,也可用数千元消费一件西装,为的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穿出档次,穿出品位。

  在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季,中国的女装也变得越来越露和透,这种露还不是那种坦胸、露背、露脐的简单暴露,它们朦朦胧胧,遮遮掩掩,既含蓄又引人入胜。至此,中国女人在着装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大胆。

  当然,中国服装从来也没淡忘过要走向世界,它已经开始在世界服饰舞台上崭露头角、初试锋芒。与世界服装接轨,成了这一时期中国服装业贯穿始终的主题。“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在舶来服饰的猛烈冲击下,人们也越来越怀念传统味十足的中式服装--第一个扣子扣得紧紧的,严丝合缝的中山装,小立领的棉布或麻布衬衫,带团花或寿字图案的丝棉袄,大红色的中式坎肩,等等。

  北方农村姑娘的那两个红彤彤的脸蛋也被设计师移植到了中外模特们的脸上。经过改良和各种设计理念演绎的中式服装依次亮相登场,临近世纪之交,中国服装又开始了一番新的轮回。

[返回]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编辑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