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返回]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国庆网站首页>>国庆特稿>>报道内容

《中新社国庆五十周年系列专版》之八

百花园山花烂漫 看今朝群星璀璨

作 者: 龚小因

文之一 新中国文艺体育五十年 成绩颇斐然群星耀星汉

  新中国建国五十年来,在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作为人民的文化、电影、文艺工作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作激情,以具有健康高尚的思想内容,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深邃的表现内涵,多样斑斓的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讴歌新生活、新事物。

在中国,体育运动和民族的荣辱是那样的密不可分。新中国把“东亚病夫”这个耻辱的帽子终于摘掉,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乃至世界体育强国。

文之二  优秀电影层出不穷 群星璀璨相映生辉

五十年来,中国电影人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使中国的电影银幕熠熠生辉。经过岁月迁移,很多优秀作品仍让人激动和怀恋,长久留在记忆中。

如五十年代的《白毛女》、《上甘岭》、《青春之歌》、《女篮五号》、《五朵金花》;

六十年代的《英雄儿女》、《刘三姐》、《聂耳》、《李双双》、《红旗谱》、《林家铺子》、《祝福》、《红色娘子军》、《早春二月》、《舞台姐妹》;

七十年代的《创业》、《小花》、《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庐山恋》;

八十年代的《人到中年》、《开国大典》、《归心似箭》、《骆驼祥子》、《牧马人》、《城南旧事》、《黄土地》、《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老井》、《红高粱》;

九十年代的《秋菊打官司》、《焦裕禄》、《周恩来》、《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离开雷锋的日子》等等。

艺术家们以自己的作品确立了中国电影人的形象,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

10.jpg (11424 bytes)  五十年来,中国电影界吸纳和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明星。五、六十年代就有一批德艺双馨男女明星: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孙道临、刘琼、谢添、田华、于蓝、陈强、李默然、王晓棠、王心刚、张良、崔嵬、祝希娟、谢芳、于洋等。

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青年演员成了观众喜爱的明星,如潘虹、刘晓庆、陈冲、张瑜、斯琴高娃、王馥荔、李羚、吕丽萍、奚美娟、沈丹萍、巩俐、李保田、姜文、葛优、王志文、陈佩斯、陈道明、唐国强、李雪健、张丰毅等。他们中间有的获得国内电影最高奖--金鸡、百花奖,有的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文之三   新中国电影的十个第一

  1.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2.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演员是石联星(1950年电影《赵一曼》)。

  3.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中华儿女》(1950年)。

  4.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是1954年上影厂出品的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5.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故事片是《女篮五号》(1955年上影厂出品)。

  6.新中国第一部合拍片是1956年北影厂与法国加郎斯公司合拍的故事片《风筝》。

  7.新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是王苹,代表作有《柳堡的故事》、《东方红》等。

 8.新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是《魔术师的奇遇》(1962年天马厂出品)》

  9.第一位获奥斯卡奖的中国人是苏聪(1988年60届奥斯卡音乐作曲奖)。

  10.首部在国际A级电影节上荣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红高粱》(1988年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文之四    中国电视节目健步走世界99092007.jpg (12266 bytes)

  中国电视节目成为老百姓的“第四顿餐”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让海外了解中国是一个电视大国则是近年的事;而中国由过去的电视节目买方变为销售国,更是近而又近的事。

  据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1998年统计,这家公司共签署外销合同上百份,售出节目3777小时,5059集,其中向海外发行家用录像带1565小时;节目输出以亚洲为主的约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电视机构。在1992年前,中国外销电视节目可以说凤毛麟角。

  电视外销人员向越南、缅甸推出了《水浒传》、《东周列国》、《康熙微服私访》等多部连续剧。日本过去有专门频道播出中国节目,后来取消后重又把中国电视节目推进日本市场。播出的节目是从《东方时空》、《夕阳红》、《旅行家》等6个栏目中选出的300个小时专题节目。《我的朋友》、《智慧小行者》等节目则销售到瑞典、科威特、比利时等国。

  电视剧外销畅销作品以古装剧为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唐明皇》、《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水浒传》还没制作完,提前一年时间就卖到泰国、韩国、美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销售额达2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外销欧美市场主要以纪录片和家用录像带为主。反映中国的人文、自然及风土人情的纪录片比较容易进入欧美市场。如反映大熊猫生活的《我的朋友》,还有《中国奇人》、《中国一绝》等。

文之五   中国文坛的探索 小说流派的演进

  中国文坛一直在创作中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小说流派的演进几乎重演了19世纪以来世界所有重要小说流派和潮流。

  “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均是在当时“拨乱反正”之下通过对“文革”的历史批判和对极“左”路线的历史反思中确立的,无论《班主任》中的谢惠敏的精神畸形,《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农民们所遭致的痛苦和贫困,无不是“文革”中错误的教育路线、农业政策以及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的迫害所造成的。在“伤痕小说”之后涌现的“反思小说”,其主题表现极“左”路线对干部、知识者和普通民众所造成的深重苦难。如《天云山传奇》、《绿化树》等。随着经济改革的启动和逐步深入,作家们纷纷将历史反思转到着力书写经济体制改革,如《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导因于文化民族主义情绪。“寻根”作家创作了一大批阐扬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人格魅力的作品。如《树王》、《船长》、《远村》、《孩子王》等。

  新时期小说现代主义的第一次集中显示是王蒙为代表的“东方意识流”小说。真正在思想意识、文学精神和表现手段方面具备现代主义特点的是80年代中期形成潮涌的“现代派”小说,刘索拉、残雪和徐星也分别因其《你别无选择》、《苍老的浮云》和《无主题变奏》而被视为“真正的现代派作家。”

 几乎就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形成的同时,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也初露潮头,这便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等小说为肇始的“实验小说”潮流。同时,“新写实小说”主要作家池莉、方方、刘震云的《烦恼人生》、《风景》、《单位》也分别产生影响。“新写实小说”和“实验小说”在90年代初开始走向合流,余华和苏童等人先后发表了《活着》、《离婚指南》等大量“新写实小说”,而方方、池莉和刘震云也创作了《预谋杀人》、《云破处》等“实验性”作品。

几乎与“晚生代小说”同时涌现的另一种小说潮流是“女性主义小说”。“女性主义小说”是新时期之初在张洁和张辛欣等人那里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经过80年代中后期铁凝的《麦秸垛》、《玫瑰门》和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的强化之后在90年代的极端发展。

文之六    中国体育辉煌的50年

99091212.jpg (12095 bytes)  1949年,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之时,体育也迎来了它的春天。陈镜开的奋力一举,把133公斤的杠铃高高地举过头顶,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以后,穆祥雄等3人5次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令外国选手大惊失色;山东姑娘郑凤荣纵身跳过1米77的横竿,向世界田坛传递了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在羽毛球、射箭、田径的部分项目上都培养出一流名将,乒乓球运动更是四十年不衰。 

  从1978至1998年20年间,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三大国际赛事中,共获得1113个世界冠军、750次打破世界纪录。相当于每隔4天就获一项世界冠军或打破一项世界纪录。

  吴数德以110公斤的抓举成绩在正式的世界比赛中获第一枚举重金牌。

  马燕红在体操世锦赛上夺得高低杠冠军为标志,掀开了中国体操史的新篇章。她是中国体操界的第一位世界冠军。99091213.jpg (12503 bytes)

  1884年中国体育界带给国人的是骄傲:许海峰出手不凡,一枪击中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23届奥运会上卫冕成功,一时间“三连冠”成为中国新的流行语。

  在23届奥运会16天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摘取了15枚金牌。西方十大通讯社为此均发了专电,称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壮举。

  同年,朱建华以2.39米的成绩第三次刷新世界跳高记录。

  中国跳水队自1981年在第二届世界杯跳水赛上首次夺得三项世界冠军之后,在第5至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共夺10项冠军;在第23届至26届奥运会上夺得9枚金牌。以巴塞罗那奥运会为标志,中国跳水队一跃成为世界跳水界头号擂主。

  中国1981年才成为国际羽联正式成员。从那时开始,中国队四夺汤姆斯杯,六夺尤伯杯,两次夺得苏迪曼杯,开创了雄霸世界羽坛的“中国时代”。

  中国体操队继马燕红首次夺冠之后,李宁在1982年的第6届体操世界杯赛中独得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共六项冠军,在国际体操界产生了划时代影响,被尊为“体操王子”。

  1988年,游泳运动员杨文意在亚洲游泳锦标赛中,打破了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1994年,在第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中国游泳队以12枚金牌的战绩高居榜首,令国际泳坛震惊。

  提起1990年,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亚运会,在中国人首次操办的这次综合性国际大赛中,中国体育界显示出在亚洲的绝对优势,夺得六成金牌。

15.jpg (10935 bytes)  1993年,还是在北京亚运会举行的同一场地上,王军霞、曲云霞等6人11次打破女子1万米、3000米、1500米跑世界纪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继中国女排之后,中国女子足球队终于赶在二十世纪结束前在国际赛事中锋芒毕露,取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亚军。

  今天,在中国,每当一项重大体育赛事进行时,上亿台电视机前观看实况转播的中国人,一遍遍地体味着,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尊严?什么是骄傲?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中国体育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华民族正以更加开放的形象展示给世界。

文之七  外国人眼中的京剧--京剧大叔 津田忠彦

  他身为日本人,却一心想要光大中国国粹。

12.jpg (12177 bytes)  他“原先只是对京剧感兴趣,后来却认为,这也是培养日中友好下一代的极有意义的事情”。津田忠彦,东京人,从事京剧推介工作已十五载。

  津田忠彦的京剧情结始于一九八四年。这一年,在带着自己执导的鲁迅作品《藤野先生》访华演出期间,第一次接触京剧,他就为京剧的唱、念、做、打的独特魅力所倾倒,产生了除却京剧不是剧的想法:京剧内容丰富,表演全面,功夫深厚,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日本没有一种艺术可与之相比。出于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津田忠彦毅然抛弃了自己的导演事业,专心从事京剧经纪人工作,向日本人民推广京剧文化。

  战后日本大众对京剧并不了解,在年轻人中更是鲜为人知。他就以大坂为根据地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拜访,向教传统戏剧课的老师介绍京剧艺术,说服学校组织高中生京剧专场。天长日久,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京剧大叔。他还创办了《京剧新闻》,向大众介绍即将演出的剧目、演员。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武戏深受欢迎,已成为保留节目。

  为了京剧,津田忠彦的头发白了大半,当年黑发“小伙”一去不返。自一九八六年以来,津田经过不懈努力,先后邀请了二十五个中国京剧团到日本演出千余场,观众达一百万人次。

11.jpg (17551 bytes)  今年,津田忠彦为自己的事业树起了里程碑:一年要上演一百二十场京剧!今年大连京剧团在日演出全本《霸王别姬》二十场大获成功,观众达一万三千人次,票房收入八千万日元,观众反响强烈。

  京剧热正在日本形成,仅东京一地就有六、七万京剧爱好者,而且来看京剧的观众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京剧被日本社会视为富有活力的舞台艺术。谈及未来,津田忠彦表示有生之年只有搞京剧了,想停都停不下来--高中生京剧专场在学校已形成传统,三年一轮,学弟学妹,无穷尽也。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