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返回]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国庆网站首页>>国庆特稿>>报道内容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迈出世纪步伐

几番战略转折征程漫漫

国防科技成就硕果累累

重组军工优势迎接挑战

作者:钟景雯


    去年人代会上新组建的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是负责国家的军事装备生产供应、科研规划制定及组织实施、制订各类军工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法规,实施行业管理、会同国家经贸委制订军工转民品生产规划工作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旗下所属的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五个军工部门,均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产业,亦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新的国防科工委成立后,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立即着手进行机构改革和军工产业结构重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由原来五个军工总公司改组而成十大集团公司于近日宣告成立,它们分别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至此,中国国防工业体系有史以来一次最大范围、最具规模的机构与产业结构整合初步完成,这不仅为国防科技工业的跨世纪建设和发展产生打下良好基础,也是中国振兴国防科技工业、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开始。

几番战略转折征程漫漫

新中国的国防工业诞生于建国之初,由于是在暴发全面战争设想下组建起来的,因此有着很深的计划经济色彩。六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共有380个大型项目,14.5万人才和3.8万台设备迁往西南、西北、晋南、豫西、鄂西和湘西等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为了应付战争,国家对“三线”地区的工业布局按“大配套”安排,从能源、原材料到机械、电子、化工、军工等都自成体系又相互配套。到文革末期,全国将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40%以上分布在“三线”地区。
这种体系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为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还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然而,这种体系和运作机制的相对封闭性,以及在地理环境上背离市场经济原则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国防工业体系的建立,三线建设的完成,军工企业军品生产任务不饱满,资源浪费、技术浪费和设备闲置现象越来越突出,国家财政背负的包袱亦越来越沉重。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中国政府适时作出裁军一百万的战略决策,并提出国防工业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实施军工企业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向民品的大转移。此后经过十多年发展,国防军工大幅度压缩了军品生产,大幅度开发、转产民品,所有军工企业都建立起民品生产线。此外还成功地实施了“三线调整计划”,部分军事科研单位和企业迁入城市,部分企业对外开放,走上“合资合作”道路,使“三线企业”经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伴随着“军转民”的大潮,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挥出巨大的技术潜能,在原来的航空、航天、核能、电子、船舶和兵器六大军事工业中(后来电子工业与邮电部合并为信息产业部),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六大国防民品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据统计,目前全国军工企业已建成六百余条民品生产线,可生产五十大类、一万五千多种产品。其中,各型摩托车已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彩电占百分之三十、照相机占百分之二十。中国国防工业的民品生产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出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如“四川长虹”、“重庆嘉陵”、“三九胃泰”等,基本实现了从“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转变,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有一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了国际市场。


国防科技成就硕果累累

与此同时,中国国防科技也随着改革开放和战略调整建立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科研、试验、生产体系,形成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现代化装备的综合能力。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的诞生,使中国在核物理、航空航天、气象、人工智能等大型科学计算工程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并掌握了研制更高量级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以X光激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激光、准分子激光为代表的激光技术研究在一些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航天科技方面,以“长二捆”大推力运载火箭为代表的火箭技术、“一箭三星”技术、卫星返回式技术等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迄今为止,中国已成功地将50颗国内外卫星送上太空,形成了近地轨道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的气象卫星三大系列,“东方红三号”和“风云二号”卫星研制和成功发射,使中国卫星技术上了一级新台阶。此外还建成了从陆上到海上的导弹、卫星综合测控通讯网,具备了承担外国卫星发射与测控任务的条件和能力,其测量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国防科研系统还在国内首先突破了自动控制、红外探测、光纤传感、减振降噪等关键技术;还相继攻克了数据通信、超导等方面的技术难关,确保了国防重大装备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进入“九五”以来,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一批重要武器装备研制取得明显进展,一批关键技术项目研究取得突破,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装备水平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品生产也好于往年,保证了军队需要。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科研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2000余项,大批高新技术成果注入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组军工优势迎接挑战

经过十多年的调整,过去规模庞大的军事工业和人员数量逐渐减少,且已经形成一个高效精干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此次国防科技工业机构和产业重组,更是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再调整,以更符合新形势的需要和新世纪的挑战。
据了解,在此次机构调整中,原来的国防科工委中负责军队武器装备的部门现已划归新成立的总参装备部,而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将集中原国防科工委中管理国防工业的职能、加之国家计委国防司的职能、各军工总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以及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等,负责军事装备的生产供应、科研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制订各类军工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法规,实施行业管理,会同国家经贸委制订军工转民品生产的规划。各军工总公司则改组为企业集团。
朱(金加容)基曾强调,是次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反复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后作出的重要决策。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集团公司,要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企分开;二是建立适度竞争的机制;三是科研力量适当集中,确保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发展;四是促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五是有利于企业搞活和脱困。目的在于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企分开、产研结合、供需分离、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
新一届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主任刘积斌表示,国防工业几十年来为中国的国防建设、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目前国防科技军工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挑战,也面临着比其他工业部门更困难的局面。但是刘积斌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国民经济的大好宏观环境为国防科技军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刘积斌曾在军工系统供职二十多年,后又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具有多方面的领导经验.他认为,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高科技人才比较多,只要充分利用高科技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并把它转化为产品的优势和经济的优势,就可以满足国防工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中共对科技强军寄予厚望

中共高层历来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科技强军寄予厚望。建国之初,中共元老聂荣臻、贺龙、罗瑞卿元帅以及周恩来总理都曾主持过国防科工委工作,并为其倾注了大量心血,即使在“文革”混乱时期也没有放松“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担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江泽民也无时不关心国防军工企业的发展.今年初,江泽民在军队一次重要讲话中,特别阐述了新时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即: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二是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一个巩固的国防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三是必须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国防科技工业要能军能民。国家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目前,这一思想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工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近日十大集团公司成立大会上,江泽民致信祝贺,希望国防科技工业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像当年抓“两弹一星”那样,团结拼搏,勇于攻关,力争尽快资在国防科技的一些关键领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朱(金加容)基亦在会上发言,他强调,十个集团公司的成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任重而道远。同时,他还对今后国防科技工业和集团公司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真正把集团公司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总部要严格按照经济规律,把集团公司应该管的事情管好,对不应该由集团公司办的事情,要坚决地放下去,满腔热情地支持企业搞活。国防科工委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重点是搞好行业规划、行业政策、行业法规、行业标准和行业监督,加强组织协调。
第二,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千方百计满足部队需要。企业集团组建以后,国防科工委和集团公司都要牢固树立为国防现代化服务的思想,坚决完成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保障任务。要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科研水平,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后劲。
第三,加大国防科技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改造,把真正需求的东西搞上去。要通过适度竞争,优胜劣汰,进一步搞好军工企业的战略性重组。
第四,坚持军民结合方针,大力方针军民两用技术。要在确保军工任务的前提下,真正按照市场需求,加大科技开发和产品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着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方针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的转移。
第五,要从国防科技工业的实际出发,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和深化企业改革,要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千方百计搞好企业扭亏脱困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