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返回]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国庆网站首页>>海外看中国>>海外看中国内容

 “读卖新闻”系列报道 之二

  50岁的新中国

【日本《读卖新闻》7月14日至8月5日文章】题:50岁的新中国
引进市场机制的急先锋(记者 新保裕介)
中国前国家副主席,也是经济界最高实力人物荣毅仁对我们讲述了20年前设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时的艰难,他说:“我当时就认为,应该运用市场原理发展经济。但是有些人持不同意见。我就苦口婆心做说服工作。”
众所周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中国引进外资的窗口,它推进工商业的振兴等,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象征性存在。它不向产业金融及不动产发展,发挥了投资银行的机能,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在1979年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时,中国尚没有彻底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中摆脱出来。历经10年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破坏,经济停滞不前。重新成为领导人的邓小平尽管在1978年就提出了以引进市场经济为核心的重视经济的路线,但是已经彻底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中国人当时对“市场原理”感到无所适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荣毅仁历任上海市副市长、国务院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一直站在推进经济政策的第一线。他一面发挥企业家精神,一面致力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回忆说:“文革的时间太长了。中国的经济受到了巨大打击。”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他的活动主要是“把失掉的时间补回来”。他以同外国要人的关系为武器,极力向国外宣传中国的经济。
进入90年代,中国实现了可以说是“奇迹”的经济增长。荣毅仁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代表人物而受到重用,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1993年,却被选为国家副主席。在中国,市场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大。在今年3月修改宪法时,把私营经济说成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毅仁说:“今后的经济发展是乐观的。到21世纪中期,希望使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
“红色资本家”的后半生是迎来建国50周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但是,如何让社会主义和市场原理这两个本不相容的东西融为一体呢?现在尚未找到“着路点”。
经营改革和质量管理——现在许多中国人也开始把这个资本主义的口头禅挂在嘴上。虽然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但是已经开始转动的齿轮是停不下来的。积极倡导市场化的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甚至也担心地说:“如何保证国民的就业,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已经开始成为课题。”
尽管如此,企业的经营者并未忘记对社会主义的忠诚。某国营印刷厂的李总经理说:“在竞争中,失业者增加是必然的。”“多交税,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是我经营的原则。”中国企业面临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