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

广告

搜狐公司中国新闻社

 1949-1999


 

 

 

 

 

 

[返回]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国庆网站首页>>数字与中国>>数字与中国内容

数字看中国之七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出口额很小,每年只有数亿美元。后来,在发展对原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的基础上,出口额逐年增长,到1959年达到22.6亿美元,9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7%。第二阶段是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这期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对原苏联、东欧国家贸易急剧缩减,与欧美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渠道尚未开通,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徘徊的局面,1971年出口额只有26.4亿美元,12年间每年平均仅增长1.3%。第三阶段是1972-1978年。这期间,由于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和打开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及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贸易的大门,出口额有了较大的增长。1978年达97.5亿美元,7年间每年平均增长20.5%。第四阶段是1979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新时期。这期间,中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1979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1989年突破500亿美元,1993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8年达到1837.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5.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进口贸易大体上与出口贸易一致平衡发展。50年代进口高速增长。1950年中国进口额只有5.8亿美元,1959年达到21.2亿美元,9年间平均递增15.8%。60年代至70年代初,进口额徘徊在20亿美元上下。1960-1971年间进口额年均增长0.3%。1972年到1978年,进口高速增长。1978年进口额达108.9亿美元,7年间平均递增25.6%。改革开放以来,进口规模越来越大,1980年突破200亿美元,1988年突破500亿美元,1993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8年进口额达到1401.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12倍,年均递增14.5%。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进出口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日益增大,1978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居第32位,到1998年上升到第11位,其中出口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居第9位;进口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居第10位。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1998年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达665.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深、附加值较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4.9%上升到27.3%。

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一直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快。1980年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为65.2%,1983年提高到72.8%,1984年后,一直保持在80%以上,1998年工业制成品进口达1172.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83.6%,其中机电产品进口638.7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近10倍,占进口总额的45.6%。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须指出的是,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1997年中外合资企业法的诞生,中国对外资敞开了大门,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改革开放初,外产投资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突出,1981年出口额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0.1%,进口额占0.5%。到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达12.6%,进口额比重达23.1%。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外商来华投资迅猛增加,大批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了经营期,其进出口额随之大幅度增加,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份额逐年上升,在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到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809.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4%,进口11767.2亿美元,占54.7%。

 

版权所有:中国新闻社、搜狐公司     制作单位:中国新闻社多媒体信息部

Copyright: http://www.chinanews.com.cn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