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实质性突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学者: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实质性突破

2010年07月07日 13:1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顾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就会发现,调结构是一个极其痛苦而又复杂的过程,而且还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艰难选择以及政策风险对市场造成的深重影响。展望下半年,结构调整的政策效应将在三季度以后全面显现,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实质性突破。

  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国今年重要的经济工作任务。根据我国国情,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依照我国现有的工业化水平,不可能主导全球化与高技术化的进程,也不可能把调整目标锁定为全球化与高技术化,所以,必须以全球化与高技术化为背景,充分考虑它们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和机遇。二是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同时,大量根本性的制度缺陷,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经过局部的调整而融入全球化与高技术化。三是我国是个大国,大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简单接受国际分工,在全球经济中被动定位,而是必须有所作为。如果国家意志能够顺应规律,不排除会有超国力的结构调整结果。

  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结构调整情况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也不断调整和优化。但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始终存在,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结构性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如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加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就业压力;城镇化水平不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影响了内需扩大和发展空间的拓展;资源消耗偏高,加大了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

  或实现凤凰浴火般的突破

  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一种战略选择,必然会打破传统经济结构框架和布局,这个过程必定对经济发展造成短期的环境约束,或许还会带动经济增长放缓。因此,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无疑将承受调结构的短期破坏性影响。但是,笔者坚持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无疑要经历不可避免的阵痛,包括经济发展速度暂时放缓,收入暂时减少,各地方经济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环境更会加剧这种阵痛。但是,调结构后必然以新的经济增长因素主导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必然会实现凤凰浴火般质的飞跃。

  根据国泰君安研究结果,鉴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于停滞,而我国的出口又遭遇瓶颈,未来我国出口增速将显著回落,增长引擎将由外需转向内需。预计2011年出口增速会远低于今年。同时,居民消费将由衣食向住行医娱转移,并推动产业结构由生产向服务切换。预计今年总投资增速为25%,其中基建增速为21%、制造业增速为25%、地产增速为31%。2011年基建增速将上升,但制造业与地产增速下降,总投资增速降至20%。预计今年二季GDP增速为10%,三、四季度均为9%,2011年一季降至8.5%,此后将逐季回升。受工业见底与服务业向好的拉动,预计2011年GDP增速为9%。可以说,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也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即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由高碳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由传统的产业向新兴战略性产业转变。

  结构调整应着力解决核心问题

  首先,要立足扩大消费调整结构。在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等关系的前提下,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为此,就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其次,加快推进致力于结构调整的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创新,就是找到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支点。如何贯彻以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都是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其三,尽快实现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漂移”。经过统筹规划,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联手发展。发达地区可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拓展;欠发达地区可为发达地区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支撑。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漂移”,借机淘汰部分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企业,同时加强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样既能够顺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又能够推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王勇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