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香米”背后有无“毕姥爷”?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五常香米”背后有无“毕姥爷”?

2010年07月15日 14:0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五常香米”原来是“白无常”?!不过,奶粉能掺三聚氰胺,大米为何就不能喷香精呢?人的吃喝要“配套”──喝的是“三聚氰胺”,吃的是“香精”。

  我们不是没有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除了制度本身需要不断完善外,关键在于执行力,在于对失监失职失责后的惩戒力。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收费就“合格”,花钱就“安全”现象。

  “杂牌米+香精”熏出“五常香米”,这是掺假工序。逐利的企业,一旦失去监管,所谓的自律就成一纸空文,“道德血液”都会流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多少企业正在“杂”自己招牌?多少品牌沦为“杂牌”?这么多的假“五常香米”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加工厂输往全国各地,当地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能不知道?这些企业之所以“坚挺”,源于监管在有意无意给他们撑腰,充当“保护伞”,甚至扮演着“毕姥爷”角色,很多时候,正是“毕姥爷”监管将问题食品引向市场的“星光大道”。

  食品安全监管要进入“未雨绸缪”阶段。新华社日前发表评论称,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管机制之后,食品安全监管依然“乏力”,这种尴尬现状提醒我们,继续满足于处理单一事件的“雷厉风行”远远不够,必须从提高并及时完善国家标准、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更深层次地完善检测和监管体系入手,尽快让食品安全监管从“被动”走向“主动”,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才能真正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我们不知道,食品安全还有多少问题仍在“潜伏”?还有多少问题食品正在“酿制”?企业的“道德血液”靠自我生成,是绝对“靠不住的”,只能依靠周密的检查监督机制“合成”,很多新鲜血液恰恰要靠外力的“注入”。严惩“香精监管”,才能打掉危害食品安全的“责任结石”,才能脱去杂牌米的伪装外衣;唯有严格监管,才能把杂牌米打回“原形”。 (王旭东)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