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信封杀外挂销售 福州市民乘飞机可能多花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航信封杀外挂销售 福州市民乘飞机可能多花钱

2010年07月27日 12:07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骄阳似火,榕城部分航空票务代理商却感觉进入“多事之秋”。在航空公司相继大幅度下调国际、国内机票代理费后,作为民航业内唯一数据提供商的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信),于上周正式发文,宣布近期将对外挂第三方平台进行停机处理,且不予任何理由恢复。这意味着,此前机票竞价平台通向中国航信系统的渠道将被掐断,不少机票销售代理人(以下简称票代)面临下岗。

  外挂机票销售平台被封杀

  “我们都在发牢骚,这几个月不利消息接连不断,大家甚至开玩笑说转行不卖机票了。”昨日,福州一家中型机票销售机构的负责人张晓东这样告诉记者。

  引发榕城机票代理商不满的,是中航信的一则“封杀令”。

  上周,中航信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上发布了题为《中国航信着手清理违规外挂机票销售平台》的文章,宣布近期将对外挂第三方平台进行停机处理,且不予任何理由恢复。

  中航信为国资委下属民航信息查询平台,除了春秋航空之外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时刻、座位空缺信息只能从中航信系统查询。目前国内各级代理商都需要安装中航信提供的终端,每月缴费800元可以查询13万条信息。而所谓外挂,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中航信提供的终端复制成多个使用。

  而此前,所谓的“外挂机票销售平台”在民航业扮演了“机票批发市场”的角色。“平台集成了与中航信主机连接的查询航班数据系统以及各大航空公司给予当地核心代理的返点政策信息。所有以机票销售为生的行业中小代理,均可在平台中交易,全国各地大代理商于平台中放置航空公司返点机票销售,小代理就寻找最好的航空公司返点采购,然后再卖给客户,不用与航空公司直接打交道。”张晓东告诉记者,平台自身则通过每次交易成功后收取手续费等方式盈利,并为机票代理商提供退改签等服务。

  据介绍,目前国内共有100多家机票销售平台,每天约有近3亿元的机票在平台上成交,约占民航机票分销市场50%的份额。

  榕城小票代或被清盘

  “机票竞价平台与中航信主机连接,获得的信息是准确的。少数人的非法行为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机票平台的责任。”福州起飞票务的林总对记者表示,按规定,国内所有机票(除了春秋航空之外)销售都要通过中航信的分销平台进行,只有取得相关资质的票代才能销售机票。而机票代理资质要求相当严格,仅仅注册资金就要160万元(一类),而且每开一张国内票需要给付中航信800元押金,每开一张国外票则需要给付中航信3000元押金。

  正因如此,福州取得资质的一类(可销售国际票)、二类(只能销售国内票)机票代理商不多。据了解,目前本地市场上拥有正规资质的机票代理有几十家,而没有资质的“黑票代”有几百家。这些代售点基本上都代理国航、南航、东航、深航、山航、上航、厦航等航空公司的机票。他们不需要任何资质,只作为有资质代理人的一个分销点,只需一部电话、一张办公桌就可以经营,通过外挂第三方平台进入中航信系统,然后在上面帮乘客选购机票,利用返点作为主要利润。

  张晓东说,在这些小票代中,确实有一些人卖假行程单、侵犯旅客权益等,但是中航信的统一做法将“误伤”很多守法的小票代。一旦开始全面清理,小的机票代理商或者说没有资质的机票代理商根本无法接入中航信系统,也就将面临清盘的命运。实际上,目前老百姓能轻松上网买机票,也正是因为“外挂平台”的存在才得以满足。

  市民乘机成本或提高

  中航信的“封杀令”对普通市民会有何影响呢?

  张晓东告诉记者,由于机票的退改签都要利用航信配置登录中航信平台才能完成,这意味着短期内通过小机票代理预订机票的市民,可能将难以退改签。

  此外,机票销售的利润来自于航空公司的返点,也就是说,不管正规票代还是小票代,都能拿到航空公司给予的“(3+X)%”(X根据不同航线进行调整)佣金。正规票代需要上百万的注册资金和开票的押金,而小票代只需要缴纳几百元的“航信配置费”就行了,成本要低很多。小票代为了吸引乘客去买票,往往会拿出“(3+X)%”中的一部分返还给乘客,一般达机票款1%~2%,但正规票代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的利润就只有1%~2%。这意味着小票代被清盘后,乘客到正规票代处购买机票就享受不到1%~2%的优惠了。

  除了购买机票的费用可能提高外,乘客买票的过程可能也会更麻烦些。因为原来小票代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小票代被取缔后,乘客需要电话或网络订票,然后等待正规票代派出工作人员送机票。(记者 江海)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