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新秩序需要“中国版”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际评级新秩序需要“中国版”

2010年08月20日 21: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最近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其中“国家信用评估美国低于中国”,引发舆论热议。

  据了解,大公发布的50国信用等级是依据其“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下创立的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做出的。

  这一事件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长期以来西方大评级机构垄断国际评级体系,导致该领域出现许多弊端。目前,不少国家都提出要构建国际信用评级新秩序。那么,中国评级机构在这一进程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障碍需要突破?

  就上述问题,《财经国家周刊》采访了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组长吴红、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

  国家信用评级“中国版”为何惹争议

  《财经国家周刊》:大公发布50个国家信用评级,不少国家主权级别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结果大相径庭,尤其是其对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低于中国,引起舆论热议。大公所依据的国家主权评级标准与以美国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为主体的现行国际评级体系有何不同?

  关建中: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标准,作为大公倡导的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率先破题——2009年5月大公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信用评级方法,于年底完善形成了一套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并据此发布50个国家信用评级。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包括五个要素:国家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建立为正确揭示国家信用风险奠定了基础。

  而国际现行国家主权评级标准的核心内容也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按西方民主政治理念进行国家政治排序;二是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国家经济实力排序;三是用金融和经济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程度作为国家经济结构和经济前景的主要判断标准;四是把中央银行独立性和国际货币发行权作为获得高信用等级的必备条件;五是忽视国家财政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根本地位,把举债能力作为衡量国家债务偿还能力的判断标准。

  可见,大公倡导的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与现行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奉行的国家评级标准,在立场、思维、理论、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本质不同,评判出的信用等级与西方评级机构的结果当然也会不同。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