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三十年:深圳文化产业为“沙漠说”正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特区三十年:深圳文化产业为“沙漠说”正名

2010年08月24日 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深圳8月24日电 (记者 郑小红)不少早期的深圳建设者始终认为,外界对深圳“文化沙漠”的评价是个很大误区,深圳不是没文化,而是人们更多地关注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奇迹,而忽略了她原本也具有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

  在30年间吸纳了无数知识分子、文化名人、经济强人的加盟后,深圳的文化产业蓬勃崛起、风头愈来愈劲,而今正书写着与经济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的另一个“惊叹号”。

  在上海世博会上,深圳馆的“大芬村——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这个故事阐述大芬村通过大量复制油画,加入到全球化产业链条,现在又开始探寻原创转型之路的历史。大芬村的历史,不过是深圳30年文化产业变化的一个案例。

  按下深圳有多处上古人类活动的遗址、有近千年连续的典籍记载、有巍巍的古城和湛蓝的海洋文明、有数百年抗击外侮的壮烈篇章、有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等不表,单说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和深圳30年经济快速发展同步。

  深圳的文化产业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更新和对低端加工业转型升级而产生。1985年,翡翠动画设计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深圳动漫的发端,随后,太平洋、彩菱、朝日等外资企业相继落户深圳,《狮子王》、《人猿泰山》、《小熊维尼》等享誉全球的动画片都留有深圳动漫人的印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文化产业逐渐由加工向原创转型,中国第一部最长的动画系列片《小糊涂神》便是深圳动漫人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原创作品。在十几年的加工史中,深圳培养、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国内最优秀的动漫人才,被誉为“中国动漫黄埔军校”。

  2004年起,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开始发展高层次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和“动漫基地”,以此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和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品牌。2005年初,深圳又把“文化产业”确定为第四大产业,一批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新媒体、高端印刷等文化科技型企业开始扬名,同时,在文博会的主推下,深圳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城市。

  “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新模式产生,形成拥有较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的文化企业。到2009年末,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人民币531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到6.48%。

  近年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文化产业占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20%;文化产品制造和销售、出版和版权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三大传统优势行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力量。

  如今,深圳又订立了从“文化立市”向“文化强市”转变的目标:以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新媒体、现代印刷、文化旅游、演艺娱乐、高端工艺美术为八大重点领域,使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优化、与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紧密结合。

  预计到2015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300亿元左右,年平均增长13%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9%左右。到2020年,完成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确定的园区、基地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本地GDP的比重达到11%左右,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

  相信而立之年、逐渐走向成熟的深圳,文化产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完)

参与互动(0)
【编辑:秦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