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真假促销迷人眼 商场实价销售能否告别打折依赖症

2011年06月09日 17:3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随着上海南京路上一知名商厦因价格欺诈被查处,一贯喜打“价格牌”的百货商场,似乎平静了许多。记者采访发现,即使在小长假等促销旺季,商场“打折满天飞”的情形也已风光不再。百货企业对商品销售“明码标价”规定的遵循,是对传统经营模式弊端的反思?还是对下一步何去何从的观望?

  对此,消费者均表示:“希望商家少一些故弄玄虚的促销花招,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明码标价。”百货业内人士则提出:“百货商场应就此告别‘打折依赖症’,革除‘联营模式’的弊病,创新发展模式。”

  百货商场难觅“打折”踪影

  借着节庆和各种题材,此前几乎常年不断的“打折”现象,近期在上海的百货商场已较少见到。记者端午期间在上海闵行汇宝购物广场看到,以往充斥眼球的“×折”“满×送×”“满×立减”等促销标识已鲜见踪影。服饰品牌“G2000”的促销员指着两款衬衫说,以前都打折,现在是直接标实价:一款出厂价360元的,直接标220元;出厂价295元的,标150元。“伊迪夫人”鞋子的促销员说,从今年5月1日以来,厂家就对2011年的新款进行重新标价,取消打折标牌,直接实价销售。个别柜台在不起眼的位置打出“满送”“打折”等标记,比如“满199元减50元”。饶有意味的是,几家柜台的促销员均一再强调,这是厂家和商场申请后的“短时间限时特惠”,“不算违规”。

  记者在南京路、徐家汇等上海主要商业中心地带走访发现,近期各百货商场均明显减少了搞活动、打折促销等做法。

  记者了解到,4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曝光了对部分省会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价格行为的重点检查结果。其中,上海置地广场商厦有限公司销售一款女鞋被查出存在“优惠折扣价高于原价”的情况,这一价格违法行为受到严厉处罚。上海物价部门对全市商贸流通行业进行检查,并重申实施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的有关规定。不少商场一时“谈打折色变”“不敢越雷池一步”,种种打折促销几乎一夜之间消失。

  不过,消费者似乎对“实价销售”不买账。汇宝购物广场多个柜台的销售人员说:“顾客对打折已有依赖性,不打折、不搞活动便没有人气。”上海多家百货商场5月以来的客流已明显不如以前。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建强说,公司下属40多家百货商场,已全部实行实价销售,部分市中心中小型门店5月期间销售额均有10%左右的下降。

  真假促销“迷人眼” 百货零售业诚信也“打折”

  不少消费者则对实价销售持欢迎态度。经常逛街的上海白领周丽说:“有些商场一年到头都在搞活动,谁也不知道优惠是真是假,还不如实价销售,明明白白消费。”

  消费者的期盼,来自于近年来对百货商场“价格战”的厌倦。一些商场的折扣优惠常年不断,但真正让利几何似乎是个谜;种种促销乱象和陷阱,倒是常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

  一是“明折暗升”。比如,上海物价部门查处发现,上海置地广场商厦有限公司曾于今年4月8日至14日开展打折活动,销售卡迪娜品牌一款女鞋标示零售价768元,7.5折销售,实际成交的优惠折扣价格为576元。而该款女鞋4月1日至7日的实际成交价格为468元。这种“欲打折、先提价”的做法是众多商场的“潜规则”。

  二是“钓鱼促销”。不少消费者有过这样的经历:商场声称“满×送×”,赠送抵扣券,但使用却有种种苛刻条件,比如“每满500元抵扣100元”“新品不参与活动”“当日不得使用”等。结果,“上钩”后的消费者只有不断掏钱购物才能满足条件、享受所谓的“优惠”,有时甚至为使用一张“弃之可惜”的抵扣券而弄得筋疲力尽。

  三是“特价不退”。有消费者告诉记者,曾在商场促销活动中以“优惠价”购买商品,发现质量问题前往退货时却被告知“特价商品不退货”,甚至被要求“补足与原价的差额”,真是“花钱买罪受”。

  但另一方面,百货商场也有自己的苦水。一些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有了“打折依赖症”,不搞优惠活动商品便少人问津;而商品定价权又掌握在供应商手里,商场无权决定。

  “实价销售”能否使百货零售业“革弊迎新”?

  今年以来,各级价格部门对价格行为加强了监管力度,对价格欺诈行为重拳打击。上海市物价检查所调研员李学武说,目前百货商场的“冰封期”是一种“过渡状态”,但它说明百货零售业正在进一步规范。多位业内人士期待借此推动整个百货零售业经营模式的革弊迎新。

  传统百货商场零售何弊之有?上海百货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浏河介绍,目前大多数百货公司都实行“联营模式”,即百货公司引进品牌厂商、由后者经营、向前者支付一定比例的销售额“返点”作为回报,且接受前者日常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百货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且商品的定价权、营业员等均属于供应商;供应商为图更多利润势必存在加价销售倾向,而百货公司出于“扣点”之需也不会痛下狠心将“问题企业”赶出去。“从某种程度上说,促销‘陷阱’、营业员态度差等消费者长期抱怨的问题都与这种模式有关。”

  此外,由于中国百货业的历史不长,尚没有诞生出法国“老佛爷”、英国“哈洛德”等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百货商场品牌。而在大卖场、电子购物等新兴业态冲击,以及同业竞争的压力下,即使是“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界城”等国内知名的百货公司,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李学武说:“查处价格欺诈行为对不法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希望这能成为整个百货商业转型发展的‘催化剂’。”

  王浏河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已有一些百货商场探索自主经营、经销、代理、电子商务等模式,引入文化营销、主题营销、服务营销等新的促销手法,并创建自有品牌。2010年上海百货行业营业额为830亿元,其中自主品牌经营份额约占5%。  (记者叶锋 周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