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突破3000亿美元 资本输出起步

2011年09月07日 09:1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会上,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简称流量)为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连续9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为49.9%。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562.6亿美元)、英国(110.2亿美元)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突破3000亿美元,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

  根据《统计公报》,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达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十七位。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别为2281.4亿美元(占总存量的71.9%)和438.8亿美元(占13.8%),大洋洲、欧洲是存量增幅最大的地区。其中,在大洋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为86.1亿美元,是2005年末的13.2倍。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9.4%,较上年增加两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中国对外投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规模与传统大国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虽然突破3000亿美元,也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6.5%,英国的18.8%,法国的20.8%,德国的22.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去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3200多亿美元,我国所有的存量加在一起也赶不上。

  《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外投资的覆盖率进一步扩大,行业多元且聚集度较高。至2010年底,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率达到72.7%,其中对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90%和8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绝大部分投资流向商务服务、金融、批发和零售、采矿、交通运输和制造六大行业,上述行业累计投资存量2801.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8.3%。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多商机

  根据《统计公报》,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并购比重超四成,再投资(利用利润进行再投资)比重上升。2010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占流量总额的43.2%。并购领域涉及采矿、制造、电力生产和供应、专业技术服务和金融等行业。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当期利润再投资24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8.9%,所占流量比重由上年的28.5%上升到34.9%。

  “再投资比重上升,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眼光更加长远、国际化经营意识更强,不再急于收回经营利润。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多商机,吸引企业更多投资。”沈丹阳说。截至目前,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海外投资所交的税金合起来超过100亿美元,在全世界创造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让很多国家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前去投资。

  2010年末,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量所占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降至66.2%。“过去,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或者说更多的是央企。现在则发生了变化,很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也大大加快。”沈丹阳说。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在国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针对有外媒质疑中国国有企业投资包含政治目的的观点,沈丹阳表示,国有企业投资不能说是政府行为。企业就是企业,政府就是政府,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也是如此。而且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在国际上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目前,全球约有650家国有企业有跨国投资行为,近一半都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中国只有50余家。

  从投资存量数据也可以看到,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并不算多,截至2010年底只有130.4亿美元,约占总存量的4.1%。“不仅如此,对非投资中的资源类投资仅占29%左右,因此西方有评论认为中国在非洲大肆进行资源掠夺,这完全站不住脚。”沈丹阳说,实际上,中国对非洲投资广受欢迎,中国不仅给非洲带来了经济增长,也为非洲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沈丹阳表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有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整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会对中国采取投资保护措施,我们对此坚决反对。希望这些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只有开放才有出路。”沈丹阳说。记者 崔鹏 蒋升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