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假日团购投诉集中爆发 配套服务滞后成发展瓶颈

2011年09月24日 0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4日电(财经频道 马丽)“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七天长假再度引爆人们出游、探亲、购物的热情,而每逢假期,也是消费纠纷与投诉的高峰期。随着人们对网购需求的不断提高,节庆假日也成为网购的消费旺季。

  9月23日,中新网生活频道独家专访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红灿、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邱建国,两位专家表示,网购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步履缓慢的配套服务,使各种问题集中爆发,特别是今年井喷式出现的团购行业更是面临信誉危机。一大批团购网站正在或者濒临倒闭,团购网站加速分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团购业质量良莠不齐 配套服务滞后

  自去年3月,团购网站以其低折扣、快消费的形式在全国迅速蔓延,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由于门槛低、易复制的特性,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7日,全国团购网站数量达到创纪录的5507家。

  快速发展的团购业也为行业服务质量埋下隐患,团购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质量无保障、送货效率低等问题,致使消费者投诉率直线飙升。伴随着节日礼品市场的活跃,节日期间的团购纠纷投诉也呈上升趋势,据《法制晚报》报道,截止9月20日,9月以来接到的团购网站投诉已接近300条,其中卖假货、商家不及时发货、货不对板等问题成为投诉热点。

  杨红灿称,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了66万件消费者投诉,其中6000多件涉及欺诈行为,而团购纠纷占重要比例。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网购行业的诚信机制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不少的团购网站,正在逐渐关门,而正在经营的一些团购网站,受消费纠纷的影响较多,销售量也有所减少。”

  邱建国认为,网购出现问题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企业和商家本身。“我觉得作为企业来讲,承诺要适度,要留有余地。给消费者的概念必须是你完全能够做得到的,明知不可为还要为,结果就是违约。另外,兑现服务的时候不打折扣,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要有附加的保障措施、救急措施,能够取得消费者的谅解才行。”

  不仅如此,邱建国还指出,团购也应承担责任。“网站在选择商家合作时,要精挑细选,不能够按照约定承担责任的,坚决不能进,因为最后砸的是你团购网站的牌子。”

  除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外,团购网站的配套服务滞后也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其中以送货不及时为甚。

  对这个问题,杨红灿表示,这是由于产业整体发展不均衡所致,物流业的发展跟不上网购业的脚步,难以匹配。他认为,物流的滞后已成为网购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节日团购旅游多陷阱

  专家建议消费者做好取证 避免权益受损

  “十一”七天长假,是旅游出行的黄金时段,团购旅游随之走俏,只是花钱少的同时,暗藏猫腻却增多。没合同、没发票、没收据,旅行团随时随地违约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据《新民晚报》报道,旅游团购因为旅游涉及的面很广,多跑几个购物点,多加几个自费项目,看似极低的旅游团费,七加八加,游客花的费用可能超出正常的旅游团费。

  此外,由于交通问题,特别是航班晚点会影响整个行程,原来合同约定的一些景点景区最后没有实施了,消费者与旅行社发生纠纷,群体性投诉较多。

  对于这一现象,邱建国表示,黄金周出行,由于客流量出现高峰,各种投诉增多,为防止旅行社与消费者“扯皮”,建议消费者出行时提前做好取证工作。

  邱建国提醒消费者,出行前要注意保留证据。他举例说:“现在我们随时带着手机,手机都有拍照功能,把一些证据该拍照的要拍照,该录音的要录音,因为当时的服务人员包括导游承诺往往都是口头的,这个口头如果你不录下来,事后容易和消费者相互扯皮,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他还对准备出游的消费者提出几条建议:。“第一,你在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应当尽量打一些余量,不能可丁可卯,说哪一个点到哪一个地点不留余地,这个时候一旦出现事故,就可能打乱你的计划; 第二,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比如说航班晚点等情况,一定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在现场进行闹,拒绝登机,这种选择我觉得是不可取的。毕竟我们国家还是法治国家,什么事情都可以我们在理性、法治的这个轨道上面,大家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因为你个人有可能影响整个航班的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