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9月末频现各种榜单是利是害 专家:或产生多赢

2011年09月28日 14: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导读: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负责公关宣传的李小姐向媒体诉苦说,她每年的9月底都会收到来自不同单位但是内容几乎是一样的传真通知她汇源饮料又获得了某某协会颁发的排名奖,希望企业能够前往参与领奖。李小姐接到的传真多了自然就对类似的所谓领奖通知提高了警惕,她说企业一去领奖,少不了要交赞助费,所以这些排名的含金量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三一集团的董事长梁稳根被今年的“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榜单”都评作了首富,但是胡润统计梁稳根的身家是700亿元,而福布斯榜单却说他的财富值只有590多亿元,相差了上百亿。尽管双方负责人都表示数据打架是跟统计方式和统计时段不同有关,但是制造榜单的金牌老大都如此的自相矛盾,难免让人质疑他们的权威性。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9月接近尾声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排行榜”。名气大的有“福布斯美国富豪榜”、“胡润百富榜”、“胡润中国百富榜”,还有“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制造企业五百强”、“中国服务企业五百强”、“2011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百强排行榜”等等,各种各样的榜单扎堆出炉也引出不少闹剧。有评论说排行榜眼下已经成了一种巨大的经济链条,大部分的排行榜实际上都是商业运作的结果,没有百分之百权威的排行榜,如此说来是不是都不用对排行榜太当真呢?那如果大家都不当真,榜单经济还能持续多久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张立栋作点评。

  主持人:请您来说一说所谓榜单的产生,背后有哪些受益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获益的呢?

  张立栋:其实从表面上来看榜单的产生是一个多赢的格局。第一,是企业上榜获得了证书推广了品牌,对他来说只要付一点点的费用就能推广品牌,眼球效应,这是对他有好处的。第二,主办方收取了企业的费用,还能在庆典中收取入场券,包括广告费用。第三,支付了广告费用的企业通过这个万众瞩目活动,推广广告,也是一种间接的获利。第四,公众能够获得免费的信息,现在企业太多了,企业的有效信息也特别的多,需要有一些专业机构能帮他们筛选,就排列出各种各样的榜,间接起了筛选和提纯的作用。但是现在问题就出现在这种榜单如果过多过烂,它反而没有起到提纯的作用,而是误导。

  主持人:从国外的榜到国内的榜很多人都在质疑,在您看来这个榜为什么没有消亡?现在反而是愈演愈烈?

  张立栋:这种排行榜是通过各种调查报告形成排名,事实上是一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来说这种产业已经产生了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这个事业现在还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这个产业事实上对于所有的受众都是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排名之前的调查报告。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调查,然后拿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报告,之后形成一个榜单,在通过这些有价值的评选之后能够形成企业的经济实力,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重要参考。

  主持人:胡润在做这个榜的时候杂志广告全部都被昂贵的物品占用,这些品牌不一定都上榜,但是都为排行榜贡献了巨额的广告费。这种做法能不能被国内的一些机构所借鉴?

  张立栋:胡润的做法包括福布斯的做法,值得国内一些主办方来参考。因为他更多的采用了现在网状经济时代的经济特点。中国这些所谓排行榜的主办方,包括监管方,应该拿出措施,让评选的资金更加透明,让第三方提供而不是参选企业提供资金,这样一个利益的防火墙能够做到更公信和公正。

  现在的经济格局就是网络经济时代,它完全可以做到第三方来支付,这是时代的特点,所以我们企业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

  主持人:非常感谢《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张立栋给我们带来的分析评论,谢谢您,再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