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标普:地方债危机有三大成因 中国有能力解决

2011年09月30日 16:17 来源: 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标普:地方债危机有三大成因中国有能力解决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预算收入年增长率对比地方政府收入(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后) 地方政府债务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来在欧美债务危机中频频唱空的标普,前日就中国地方债发表一份较为乐观的报告:如果中国政府根据新的五年计划加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其应有能力降低地方政府的负债程度,并在银行业未产生严重问题前消化大量债务。

  换句话说,中国不会像“欧猪五国”那样,出现政府债台高筑、经济增长乏力、银行面临整体风险的情况。

  地方债危机有三大成因

  本月28日标普发布报告,探讨中国地方债形成的原因。标普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省级财政框架处于“巩固之中、进展不一”的阶段,是债务连续攀升的根源。“中国的财政管理仍不成熟,缺乏透明度和问责,这种情况下,(中央)对地方政府借款的纪律约束较弱。”

  自1994年分税制后,中国财政的支出分散化较高,收入集中度却日益提高,如果不考虑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要以50%的收入负责约80%的支出。在此框架下,标普认为有三大原因造成地方债问题:

  首先是地方政府“不会理财”———国家审计署在某省办事处发现,2009年和2010年,该省经审计的政府投资成本较合理成本高5%;此外,截至去年末,地方政府2009年之前的借款里,有1320亿元“睡”在账上,白白支付60亿元的利息。

  第二是实施经济刺激。2009年因金融风暴影响,地方政府大量上马项目,当年债务暴增60%以上,而预算收入增长不到20%。

  第三是透明度和问责疲弱。地方政府的预算披露不详细,极少地方政府回披露基于经济目的的支出情况;所用会计标准落后(收付实现制),也很少报告资产负债情况,公众无法轻易获得其全面负债信息,地方人大也未必能获得一手的审计报告。

  实际债务负担或少于预估

  标普报告指出,地方债规模在过去十多年里持续上升,说明其收支长期错配。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表明,1996年底前多数地方政府借入了债务;至去年,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累计总额超过财政收入,债务总额约占这些政府2010年综合财力的80%。

  此外,发达与欠发达省份的收支平衡情况差异明显,因此各地平均的收支超额情况掩盖了不发达经济地区规模较大的基础收支差距。

  不过标普认为,地方政府的“实际债务负担可能少于总债务所表明的水平”,原因是其拥有大量现金;预计截至2010年末,中国政府整体在银行系统的2.4万元人民币存款中,超过一半属于地方政府。

  经综合考量,标普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能根据新的五年计划,加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就可能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速,并改善它们负债情况的透明度;若能如此,中国可在银行业未产生严重问题前消化大量政府债务,并能够以较低成本实施财政刺激政策。

  记者 曾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