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莱州“喝彩”:地方小港变身“战略棋子”

2011年10月09日 17: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莱州,大海有两种色彩。蓝色象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色代表“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随着两大国家战略在莱州叠加、融合,“蓝与黄”正交汇、幻化出夺目的光彩……

  “黄蓝”叠加 地方小港变身“战略棋子”

  莱州,三山岛。满载巨石的重型卡车首尾相接,好似一条钢铁洪流,在其尽头,装载机穿梭往复,抛石入海,筑起一条长长的堤坝……

  “这里是莱州港2号港池,我们将从岸边向大海推进1公里,吹填造地3000亩用作货场。今年还要启动两个10万吨级泊位等建设工程。”目送不断延伸的堤坝,莱州市港航局副局长韩宗丰对记者说,“到2020年,莱州港的吞吐能力将达到亿吨!”

  在“蓝黄”战略中,莱州港的位置不可或缺。作为“黄三角”规模最大、唯一拥有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口,莱州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该区域大型石化企业的主要依托港口。而对于发展“蓝色经济”,莱州港则是“海陆一体”的战略内核。

  “依托莱州港这个基地型大项目,我们要织好‘两张网’。一是以港口为核心的高等级交通网,二是以港口为核心的临港物流网。”莱州市市长李明说,去年莱州临港物流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今年将继续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港口扩建与生产经营齐头并进,全年港口吞吐量预计在2500万吨以上。

  从一个以运盐起家、年吞吐量仅200万吨的地方小港,到“蓝黄”战略中的重要棋子,莱州港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从配角到主角的华丽转身,如此巨变绝非偶然。

  2005年,中国港口建设风生水起,当很多中小港口因缺乏扩建资金望洋兴叹时,精明的莱州人却通过股权转让、资本并购完成了融资,并摸索建立了一条“多元投资、产权明晰、稳定经营”的投资运行体制。到2009年底,莱州港已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其中5万吨级泊位6个,年吞吐量超过1500万吨。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随着“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莱州港辐射带动力凸显,一跃成为区域龙头大港。目前,莱州港已开通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可接卸5—10万吨大型油轮和货轮,形成以莱州港为枢纽的区域性物流平台。

  追逐高端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不是梦

  在诸多色彩中,画家梵高偏爱“蓝与黄”,据说他最初构思《向日葵》时,认为“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梵高在画坛的标新立异,一如莱州人追逐高端的发展理念。

  会跳舞、背唐诗的礼仪小姐是“导游机器人”,读卡放行的严谨门卫是“安保机器人”,能在光滑桶壁上随意切圆的熟练技师是“生产机器人”……走进莱州康佰力公司,令人恍如来到科幻世界。

  “这些机器人是我们与哈工大联合研发的,设计年产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能力2000台套,年产值20亿元。”徜徉在2.2万平方米的制造车间里,康佰力董事长刘志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要论刘志军的机器人之缘,首先要从他的老本行———水务设备说起。2006年,刘志军注册成立山东康佰力水务设备有限公司,在他的研发队伍中,不仅有国家城市水资源工程研究中心这样的坚实后盾,更有多名院士、特聘教授组成的“豪华阵容”。他们推出的智能型全自动供水设备,占地不到两平方米,却能将水供上400米的高楼,而且采用远程操控、变频控制、自动报警的先进技术,为城市高层生活供水带来“一场革命”,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

  尝到高端产业的甜头,刘志军又瞄上了前途广阔的机器人制造市场,立志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投资研发、制造多种类、综合服务性的机器人。他的目标是,3年内让“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并实现产业化。

  像刘志军一样,面对“蓝黄”交汇带来的巨大契机,越来越多的莱州人将视线转向新兴高端产业。

  在位于沙河镇的“莱州黄三角先进制造工业区”,一座座钢结构厂房正从荒滩上拔地而起。据沙河镇组织委员李俊良介绍,园区的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在谈项目已达20多个。其中,投资15亿元兴建的华创风能设备制造项目,一期工程将于今年5月竣工投产,年产风力发电机600台。

  生态之绿 百万千瓦发电机组“零排放”

  “蓝色加黄色等于绿色”,这是一个常识。在莱州的版图上,“蓝”与“黄”的深度融合之后,应运而生便是“生态之绿”。

  记者在莱州土山镇看到,一座座银白色风机矗立长堤,绵延数十里,俯瞰碧海,气势如虹。蓝天下,数不清的风叶徐徐摇动,长风浩荡,白云掩映,如置身画境。

  “风能是一种绿色能源,不仅零污染,而且‘力气’却大得惊人!有人统计过,地球上可用来发电的风力资源几乎是水力发电量的10倍。”东源风电莱州负责人李珊对记者说,如今莱州五大风电项目已全部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累计上网发电量10亿千瓦时,占全省风电的二分之一。今年,莱州还将启动建设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项目。

  “‘蓝黄’战略的共同特征是高效生态、新兴高端、海陆一体。其中,高效生态的发展定位,对传统发展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将大力推进资源节约、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可循环发展产业,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努力建设滨海生态宜居城市。”莱州市委书记杨洪旭如是说。

  时下,“生态之绿”已融入莱州社会的细微之处。在华电国际莱州电厂,跨度达200米的汽轮发电机房即将封顶。这座以百万千瓦机组起步的大型发电厂建在沿海滩涂,不占用基本农田,单位容量用地低于国家标准5.2个百分点。总经理助理孙维国告诉记者,电厂建成后将采用海水淡化技术供水,不消耗当地淡水资源,同时利用静电除尘、废水处理、灰渣回收等技术达到零排放……

  濒海而立,因“彩”而兴。展开山东地图,位居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的莱州,就像一只美丽蝴蝶,蓝绿两色的翅膀飘逸灵动、绚丽夺目。可以预见,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力军和“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桥头堡,莱州的“蝴蝶效应”将波及得更远、更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相关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