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王建:用加快城市化进程来防止经济下行

2011年11月18日 18: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王建:用加快城市化进程来防止经济下行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上发言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1月18日电 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为主题,探讨在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背景下,京东大厂如何坚持城乡发展与统筹并重、通过一体化格局与首都形成补充,实现京东绿色崛起。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论坛上做了“中国式首都经济圈发展与大厂城市化之路”的演讲。王建表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投资、出口、消费等几大要素前景都不乐观。要防止经济下行,就必须转到以内需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而扩大内需又与城市化紧密关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市化,“只有城市化才能救中国,只有城市化才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

  以下是王建演讲文字实录:

  主持人让我讲首都经济圈跟大厂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因为我情况不是了解很多,我只能从大的趋势上讲一些内容,我这几年一直在呼吁城市化。为什么?我是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以后,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广泛流传,包括一些领导同志也看了。我那篇文章就叫《城市化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我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投资。

  特别是出口。在2003年的时候,进出口的比重只有2.4,到2007年高峰的时候达到8.8。主要因为新千年以后,新全球化趋势在全球蓬勃展开,给中国提供绝佳的外部发展环境,强力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还在能够以高速的增长的一个势头,在轨道上前进。

  但在次债危机爆发以后,使中国出口迅速往下掉。我们看到在2007年最高峰的时候,净出口的比重是8.8,到今年前十个月是2.2。同时,我们看到中国GDP的增长高峰出现在2007年二季度,为14.9。今天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是9.1,从14.9到9.1,下了5.9个百分点。但是进出口,从8.8下到2.2,下降6.6个百分点。进出口下降的幅度基本上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

  我们现在看到什么?就是美国次债危机新一波冲击的到来。我们看到美国陷入上一场危机后的一场新的危机当中,因为上一次导致次债危机爆发的基本原因并没有解决。今天又在发酵,这使中国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并不知道会不会走出去,什么时候能走出去。这很可能是大U型的一个曲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2.2进出口的比重,能不能保得住,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现在有人估计说,到四季度,11月、12月,出口肯定要大幅度降。

  前十个月出口增长率是22%,但是我们讲的是限价美元的出口。有两个因素没有考虑。第一,人民币今年升值速度非常快,平均汇率去年上升1%,今年到10月底上升4.6%,到年底要突破6%。美联储为了救市,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结果导致全球化、全球性质的通胀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通胀。对于中国出口来说,不断的提高价格。所以说增长很大一块是通胀带来的。所以今年前十个月,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上升的幅度是9.9,加上4.6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我们把汇率的变化因素和通胀的变化因素,在出口当中剔掉以后,中国的出口只剩下6%,是明显低于前9个月,9.3GDP的增长率。去年如果也剔除汇率因素、出口价格指数因素,去年全年的出口增长率,实际出口增长率是23%。

  大家看一下,从23%到6%,这个跌幅可以说是剧烈的收缩。不仅仅是出口,我们还要关注投资,投资也在大幅度的收缩,我所讲的投资不是统计局经常公布的叫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代表一个投资消失的需求,这个项目竣工以后,报给统计局,投资完成额。投资完成额里面有六成转化成新增的固定资产。所以投资完成额,今年前十个月24.9高速增长,更代表一个增长供给能力,未来的投资需求,往上走还是往下走,我们怎么看?我们要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也是统计局每个月公布的,一般的研究机构,或者学者分析不太多。我很关注这个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在建工程的存量需求,投资需求。

  如果看这个指标,是多少?前十个月增长率是19.8,扣掉6.8百分点投资价格指数,投资增长是12%,仅仅比头九个月GDP增长率高出3百分点,去年剔掉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是22%。就是说投资和去年比,存量投资需求掉了10个百分点。大家想一下,出口掉了10个多百分点,都是剧烈收缩。唯一好一点的是消费需求,从次债危机爆发的几年来看,2008到2010年,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和以前新千年以来相比,提高4.9百分点,投资提高2.6百分点,出口下降12个百分点,消费的增长是在三大需求里面,增长最快的。的确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以前看到的中国的消费品的增长速度也就是12到15,现在到17、18。为什么这两年消费这么好呢?

  今天大厂的同志在这里,感受更深,就是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价格,这样以后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之后,他们有钱了,他们就买更多的东西。中国有9亿农民,农村人口的人均消费和城市相比差1.3万,一年差1万3千块钱。所以,农民消费倾向远远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加了,消费市场就繁荣了。去年开始出现的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超过城市,去年城市7.8,农村10.9,今年前九个月,农民是13.6增长速度,城市还是7.8的速度。要是没有这几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上涨,通过价格形式,向农村转移财富的话,也不可能有中国消费市场繁荣的表现。问题也来了,我们现在宏观调控当中的大难题就是被食品推动的通胀困扰。去年10月开始,政府决定把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用收紧的货币政策压抑通胀,到现在,通胀从7月份以后出现连续三个月的下降,到10月份到5.5,但是农民收入情况恐怕要发生状况,是农产品价格暴跌,没有办法保证农民的收入,就是没有办法保证唯一一个现在还在呈现消费需求的增长。

  我们看一下,投资不行,出口不行,消费也不行,中国经济增长是不是要往下,这就是我在2008年写的文章,我说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三大需求前景都不乐观。我们现在必须得改变,从新千年以来被新全球化带的轨道,转到以内需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内需发展为什么跟城市化有联系呢?就是我们的内需打不开,受到了两大因素的影响。

  第一,体制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收入差距所形成的财富向少数手里集中,就导致了居民消费率的不断下降。这是体制原因,也不是中国特有的,这是世界各国,所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这样。新千年,居民消费下降12.6百分点,次债危机爆发以后,我们采取很多的救市措施,10万亿和4万亿,主要刺激投资,居民消费率2010和2007年相比,还是下降2.2,还在下降,为什么?分配机制没有改善,就压制消费需求。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长期以来,改革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都不约而同采取一个叫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一个政策,一个战略取向。这样的战略取向就导致什么?国内产生大量的剩余,同时由于战略造成的城乡差别也是一种收入差距,这个收入差距不是由于体制原因,是由于战略选择原因造成的。同样,也会压抑消费的增长。

  那么,像这样的原因,我们也要量化,鉴于两个因素,哪个因素为主。社科院的蔡舫教授认为,六成原因来自城市化,抓紧经济发展当中的主要问题,改变的时候,就可以把内部的需求释放出来,道理在于什么?我在我的文章当中讲了一句话,很多人都非常赞同,叫做工业化创造工业,城市化创造需求。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密不可分,为什么呢?两者之间如鸟之双翼一样,车之双轮一样,两条腿一起走,才能走得动。就是因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是给城市人消费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是以农民工的形式,让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打工。但是他们的生活,在城市当中的生活,完全不是城市生活那样,他们家属不进城,自己的消费跟农村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把在城市的消费压到最低。

  所以,现在统计城市人口6亿当中,真正按照城市化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实际上就是4亿多,也就是说13.7亿中国人口当中,现在还有9.5亿农民。这样一部分的消费,参加了城市的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城市生产的产品,人口主体不消费,占2/3以上的中国农村人口,他们不消费,这个产品就被新全球化了,被外需给拿走了。

  可以说,在过去的时候,新全球化以蓬勃的趋势展开的时候,这是中国的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给世界提供那么大的剩余产品。现在,新次债危机,次债危机爆发了,新次债危机冲击又来了,如果不进行转型,迅速城市化,大量生产的产品,给城市人满足的,但是没有那么多城市人,却生产那么多东西,能不过剩吗?这就是我所讲的必须推动城市化,只有城市化能救中国,只有城市化才是走出低谷唯一通道的道理。

  1993年,接受当时国家计委地区司完成一个课题,为中国区域结构,为95计划所做的背景研究。那个时候我就提出来,我们需要城市化的道路,是走的叫做都市圈式的城市化道路。应该说,我是提得比较早,1994年就出研究成果了。具体的理论背景就不展开了。

  道理就是说,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人均耕地那么点,人口规模那么庞大,一方面要搞建设,一方面还要保吃饭。这样的国家,只有像日本那样,日本三大都市圈,日本都市圈就是为了节约耕地,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所以,我们要采取都市圈的布局的模式。我在1994年的时候,当时提出来叫九大都市圈,其中就有京津唐都市圈,为什么这样提?因为就河北,因为京津包在河北之内,河北的经济布局来看,南边一块,北边一块,南边是省会,但是规模很小,石家庄、邯郸规模很小,但是天津这边的规模就很大,一直延续到秦皇岛、唐山这一块,北京将来的都市圈扩展,可能将这一块要扩进来。当时提出来,5万平方公里是三千万人口,所以京津唐是这样的,当时已经把大厂包括进去了。

  那个时候我提的就是到2010年,中国形成九大都市圈,但是现在发展实践来看,2010年过去了,现在基本上还是提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真正意义的日本形态的都市圈还没有产生。但是我相信,因为中国的客观条件的发展,一定是这样的发展方向。就这个方向来说,我觉得,大厂就我个人来看,肯定是三十公里的距离,跟北京一个区没有太大的差别。将来再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要把大厂变成京津都市圈里面具体的功能区域。

  就产业来说,我不能向李铁那样说的很具体。我的感觉就是说,这个产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已经把基础设施做好了。都市圈,我们讲的日本都市圈,中国都市圈,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在都市圈之内,人口的生产和消费是一体化,就是以本地的生产满足本地的消费,都市圈有一个庞大的生产体系,有一个制造业的体系,具体怎么布局,应该是企业家考虑的事儿。大厂这个地方肯定拥有非常大的发展优势,谢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